编者按:《大成国史稿》成书于上一世纪五十年代,作者为梁任葆先生。先生为贵港籍人,是近代文史学家梁岵庐之子,曾任教于广西师范学院(现广西师范大学)。《大成国史稿》是目前仅见的一部关于大成国的专著,尽管几乎耗费了作者的毕生心力,但在他生前只出过油印本。大成国是十八世纪中叶在太平军金田起义北上之后,于 1855 年建都于桂平的一个农民起义政权,前后坚持了六年时间。一个半世纪过去,关于大成国的许多史料随着时间的流逝,一般人已不易看到,因而书中所汇集的大量资料,包括清代和现代公私著述约二百种,显得弥足珍贵。本刊从这一期起连载该书,以此对太平天国和大成国那些农民起义英雄、也对梁任葆先生表示由衷的敬意!
第一章 鸦片战争后两广的社会情况(上)
第一节 概述
两广在清代 是所谓边远省份,地处滨海,在地理形势上如唇齿之相依,同属于珠江流域,两省人民在语言和生活习惯上都差不多完全相同。广西境内多山, 交通不便,幅员辽阔,但人烟稀少,鸦片战争后金田起义前的道光末年,全省人口计七百八十万左右(据清政府户部统计)。广东有海道交通之便,河道纵横, 山岭较少,地方比广西富庶,人口也稠密,据清政府户部统计,道光末年全省约有二千七百余万人。两省都是多民族的省份,尤其是广西,少数民族遍于全省。
鸦片战争的影响,两广首当其冲,外国资本主义商品大量输入,整个社会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倾销场,小手工业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广大农民负担新旧的巨额赋税,农村趋于破产,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起来,对广大劳动人民——尤其是农民进行更残酷的剥削和掠夺,一方面在城乡大事发展典当业和其他高利贷,另一方面深入农村大量吸收土地,在两广就产生了严重的土地兼并的现象。清朝统治阶级、地主、绅豪、商人、外国资本主义合而为一, 无止境地对人民进行剥削、压榨、兼并、掠夺,使得民不聊生,广大农民更陷 于极其悲惨的境地。这样,作为封建统治基础的广大农村大起骚动,封建统治阶级惶恐起来,为了维持它的统治,就更暴虐地用高压手段来镇压人民的反抗,外国侵略者为了保持它的商品市场和殖民地,便也和封建统治阶级勾结起来,狼狈为奸,残酷地压迫人民,这就促进了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爆发。
鸦片战争以前,两广虽然是民变时起,但大都没有很鲜明的政治色彩和进步的斗争目标,规模也不大,富于民族革命精神的天地会虽然已逐渐发展,而且不断地起义,但并没有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起义,结果都是旋起旋灭。鸦片战争后,两广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尤其广西宛如烈火燎原,地区之广,规模之大,都远超战前,并且政治色彩较鲜明,也有了较进步的斗争目标。人民认清了自己的头上压着国内封建主义和国外帝国义这两座大山,因此在太平天国革命和太平天国时代两广农民起义的斗争中,都表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意志和要求。正如马克思所说一样:“鸦片在中国没有起催眠作用,反而起了惊醒的作用。”
(《马克思论中国》)列宁也告诉我们说 :他们已经不再坚信压迫他们的那个制度之坚固而不可动摇, “他们已开始感觉到必须要共同起来反抗,他们已经拒绝向统治者作奴隶式的服从了。”(《列宁全集》)鸦片战争坚定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意志,并教育人民懂得清封建王朝是可以打倒的,外国侵略者也同样可以打败的,而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
因此,要论述太平天国时代两广的农民起义, 必先了解鸦片战后两广的社会情况,这主要包括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由于两广是多民族的省份,少数民族当时受着特别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而他们在所有的农民起义中也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又将少数民族的情况也加以叙述,这样我们对当时的社会情况会了解得更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