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内容页

浅谈太平天国定都南京的得失

时间: 2018-05-08   来源:   作者:
  • 太平天国于1851年在广西金田武装起义,历经3年,于1853年一举拿下金陵(即南京),并定为都城,号天京。太平天国失败后,有些意见认为定都天京是失策,笔者不敢苟同。 

    有人说,金陵六朝古都,王气已尽,不堪为都,为都者均是短命朝庭。但明朝朱元璋亦是以其为都,却享绵延,虽明成祖朱棣后迁都北京,但开国之都却是南京。至于民国,此时已是共和而非帝制,江山亦非某某人的天下了,自是另当别论。亦有说太平天国没有借鉴朱元璋取天下的经验,过早立国建都,此亦有失偏颇。诚然,太平天国与朱元璋当年打江山颇为相似,但亦有其显著不同之处。大家均是利用宗教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利用“拜上帝教”,朱元璋利用“明教”、“弥勒下世”,宗旨亦是反抗外族统治,所谓“驱除胡虏,恢复中华”;大家亦是先拿下金陵,气势如虹。这些都是相似之处。至于不同之处,其余不论,就说当年大家所面临的局势,就有很大的差别。朱元璋拿下金陵后,除了北方的元兵外,其它的起义势力并起,实力相当,各自为战,都想做霸主做皇帝,所以当时朱元璋采用谋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是相当正确的。其后,朱又采取刘基的谋略,先吃陈友谅,再征张士诚、方国珍,逐个翦灭群雄,最后将元兵逐出漠北,定鼎南京,一统中国。从1356年攻克南京(当时称集庆),即改为应天府,从此成朱的指挥中心和统治中心,朱于1364年即吴王位,开始称王,其间历9年,至1368年即帝位,其间又历5年,共历13年。太平天国于1853年克南京,在1864年沦陷,共历12年。  太平天国中人才济济,其中不乏远见卓识之士,翼王石达开就是一位佼佼者。他们无疑会参照朱元璋取天下的经验,但并非完全照搬,而是结合实际,灵活应用。拿下南京后,太平军面临的局面大致如下。北方大部份地区和全国大部还是满清控制,北京是满清都城,满清是太平军的首敌。此外就是各地的地主武装、团练,由于太平天国的革命宗旨,包括其土地政策,严重损害了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使地主武装死心塌地效忠满清,强烈反抗,致使这类武装后来成了太平军的劲敌,这是始料不及的。太平军在这方面估计不足,低估了,后来的曾国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就是这类靠地主武装地方团练起家的武装代表。还有就是虎视眈眈的外国势力,早期没介入,在观望,后来太平天国奉行反侵略、不卖国、不妥协的外交政策,列强选择了听话的满清,勾结在一起,共同对付太平 天国。友军方面,其它起义力量遍地都是  ,较为突出的是北方捻军、上海的小刀会等,这些义军的力量虽不是很大,但也颇具规模,斗争矛头直指满清。此时,太平天国在南京建都成立中央政府,是相当及时和正确的,具有重要的意义。太平天国自金田起义以来,攻城略地,旋攻旋走,几乎没有真正管治一个地方,很多地方是旋得旋失,非常不利太平天国的后续发展壮大,迫切需要一个根据地,成立一个指挥中心和统治中心。而南京正是非常理想的地方。历史的后来发展亦证明太平天国的选择是正确的,后来外国侵略者就是在江南用兵扼满清的粮道(京杭大运河)逼其就范的,中国的近代和现代的许多重大事件和发展与江浙一带密切相关,时至今日该地区仍是中国举足轻重的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150多年前太平天国的领导者的独到眼光。江南一带属富庶地区,且人文汇萃,据此,一可壮大声势,与清王朝分庭抗礼,又可使部队得到必要的休整和补充,吸纳更多的人才,以作长期斗争的准备,还可北上中原,直捣北京,夺取最后的胜利。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满清大震,咸丰皇帝是寝食难安,惶惶不可终日。太平天国俨然已具新朝之象,人们似乎看到满清行将灭亡,一时之间各地义军是蜂起云涌,各种人才是源源而至,以图一展才华,外国势力亦采取观望姿态,当时革命迎来一个高潮。这些都表明建都天京是及时和正确的。 

    至于建都后,太平天国旋即采取两个重大的战略行动,即西征和北伐。窃以为,西征的决策是及时和正确的,因为西征既可控制长江沿线,确保天京的安全,亦可建立新的根据地,拓展疆域,与天京连成一片,其战略意义显而易见。后来西征遭受一些挫折,但翼王临危受命挂帅亲征后,迅速扭转战局,大败满清王牌主力曾国的湘军,湘军水师几乎全军覆灭,曾国数次自杀,湘军一厥不展,极大地打击了敌人,取得巨大的胜利,使太平天国达到鼎盛。可惜此时因翼王奉命回京,没能“且将剩勇追穷寇”,彻底消灭曾国的湘军,被这条釜底游鱼逃过大劫。虽是如此,已使战略意义得到充分的展现,划上圆满的句号。  至于北伐,显操之过急。建都后务必及时休整、训练,巩固天京外围,扫荡江浙周边,应是当务之急。匆忙分兵2万北伐,孤军深入,由于时机不当,且兵力不足,准备不足,后援跟不上,既达不到震慑的作用,也无法有效地建立新的根据地。虽突进到北京附近,对清廷有所震动,支持了北方的反清力量,但已是强弩之末,不能  对敌构成重大的威胁,终至失败,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这对太平天国是不小的打  击和损失。北伐是太平天国夺取全国政权的必由之路,是一以贯之的既定战略,可惜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部署导致失败,教训诚为深刻。若将此北伐之兵及时用于江浙,牢牢控制江南一带,天京可保无虞,然后再作它图,惜没采用。后天京长期处于清军包围之中,不能大展拳脚,留下了隐患。也有观点认为,太平天国此时应全师北上,直捣黄龙,一举推翻满清,这种“速胜论”高估自己低估敌人,是脱离实际一厢情愿的幻想。试想,一个毫无根基的力量,即使拿下北京,又能如何?唐末黄巢起义、明末李自成起义的失败就是明鉴。更何况腹背受敌,能否攻下北京还是没定之数。当然,北伐的失败并不能置太平天国于灭亡,而太平天国的败亡实归咎于后面发生的天京事变及其后洪秀全逼走翼王。可以说太平天国是败在自己手中,而不是败在敌人手里,有些人将所谓的“功劳”给湘军头目曾国之辈,实在是抬高了他们。 

    总体而言,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无疑是正确的,尤其是时间上的选择更显恰当。但在空间而言,此地易攻难守,非理想之地,此亦是其不足之处,以此为都也是权宜之计,其后太平天国在保卫天京方面不得不投入大量兵力,在攻守的拉锯战中,守的一方是相当吃力的。曾负责天京防务的翼王应较早体会到天京的局限性,在天京事变后的主政时期,由于忙于收拾局面,没能腾出手来作大的战略调整。正当天京事变的善后告一段落,翼王准备有所作为的时候,洪秀全受天京事变刺激而心态大变,公开逼走翼王,又铸大错。翼王离京后在配合天京作战之外,念念不忘寻找新的根据地,以期打开新局面。经多年的转战摸索比较,目光投向有“天府之国”之称的成都平原,展开了惊心动魄的远征巴蜀之战略行动。当年秦得此后国力大增最后并吞六国一统中国,汉王刘邦据此与楚霸王项羽争雄胜出而有天下,三国时刘备占此立蜀国而鼎足三分,这里足显翼王高超的总揽全局的战略眼光,这是打破僵局摆脱困境的很好途经,可谓一步新而局局新的好棋,可惜得不到洪秀全和多数将领的理解,天数乎?诚为憾事。


  • Copyright 2012-2020 www.ggtptg.com AII Reserved 太平天国网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桂ICP备17010733号-2
  • 地址:贵港市港北区民主路广电大厦七楼 电话:0775-4599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