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革命发生在中英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也传来了一些西方文化和科学技术知识。一个生长于浔水之滨的青年,投入了这场伟大的农民战争,从一名“散卒”而升至侯王。他参加过战斗,也协理过朝政,办过外交,而且对外来的科学技术具有极大的兴趣,颇有点与众不同。他就是太平天国章王林绍璋。
一、书香人家的子弟
林绍璋,广西省浔州府平南县平田村人。[1]生于1825年(清道光五年)。当时,他的父亲林敷政才18岁,母亲林氏也很年轻。
平田村林家原居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后迁漳州府南靖县归海里五峰桥。明万历年间自闽入粤,住罗定州东安县(今云浮县)大寨村。清康熙年间,林仲捷与表兄弟陈某、吕某联袂由粤入桂,至平南县路三里平田村打铁谋生,是为平田林氏居桂之始迁祖。越七代,至绍璋。[2]
林仲捷于清初迁居平南时,路三里一带地广人稀,水丰草茂,土地肥沃。仲捷父子以耕读为主业,不久即拥有大量的肥田、沃地、山场和耕牛。因为生活比较优裕,康熙末年,他的儿子佐君即跻身于乡绅行列。从此以后,子孙通过科考而名列宫庠者已经不少,绍璋的祖父林大伸是“郡庠生”,叔祖父林大中是“武庠生”,还有同族的伯(叔)祖父林大儒、林大居等,也都是庠生或“知书识礼者”。[3]这些情况说明:林绍璋生长于族大人多、家道殷实的人家,是书香门第的子弟。
平田村与胡以晃的老家罗文村,同属平南县路三里,两村一南一北,相去40余里,南距县城8华里。这个位于“官府门前”的村落,早就是拜上帝会活动的重要场所。而林家居处滨临浔水,东走10里,就是平南县城,北行20里,即思旺圩,西去30里,可达桂平县大湟江口,这些圩镇,当年已是商业繁盛之区,而大湟江口早在乾隆年间,就是“四方商贾挟策贸迁者,接迹而来,舟车辐辏,熙来攘往,指不胜屈”的大埠头。[4]其商贸之盛,据云“为全省之冠”。[5]林绍璋的家乡平田村,介于这些圩镇之间,而且近在咫尺,对于人们接触新世面,了解新事物是有好处的。
二、从散卒至侯王
1850年(道光三十年),当洪秀全、杨秀清号召各地拜上帝会众团营起义的时候,25岁的林绍璋参加了造反的行列。
一个书香门第的子弟,为什么参加造反?没有直接的资料可以解释清楚。但是,至晚在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萧朝贵、韦昌辉进入平南开展拜上帝活动的时候,林绍璋的祖辈林大儒、林大居、林大立等已是拜上帝教的虔诚崇信者。[6]这些读过“圣贤之书”,或者身为秀才的前辈们都不安份守纪了,血气方刚的青年林绍璋不满意纷纷扰扰的世道,因而走上造反之路,也不是什么可以令人大惊小怪的事了。在清王朝走向末路的时候,某些乡绅的日子也不是好过的。林大儒的大哥林大端,就是因为儿子“被外人勒索,使费许多银钱”,有冤无处可诉,因而决定豁出身家,“一心敬拜天父”的。[7]
金田起义以后,林绍璋在太平军中只是一名“散卒”。他身材中等,脸面黝黑,嘴上长着稀疏的胡子。[8]这样的身架子,是可以适应征战之苦的。经过将近两年的冲锋陷阵,至1852年(咸丰二年)打破湖南岳州时,才以战功受封为监军,统率左二军直趋武汉。1853年3月(咸丰三年二月),太平军攻克南京,定为天京。同年夏,绍璋升总制,统率前四军随朱锡琨等进攻六合县,各军皆为敌人所败,独绍璋军完整回朝。东王杨秀清大喜,奏报天王洪秀全,封绍璋为恩赏丞相,半年以后,晋升春官又正丞相。
1853年冬,绍璋奉命率军进击湘鄂。时先期西征的韦俊、石祥祯驻军于湖北黄州待援。不久,绍璋与国宗韦以德、地官副丞相黄再兴、丞相张子朋等统率水陆军到达黄州。各军会合,正拟挥师进攻武汉,而清湖广总督吴文镕已督师来犯,在黄州城外发生激战。第二年2月12日(咸丰四年正月十五日),太平军分队包围清营,城内守军同时杀出,破毁敌营十余座,吴文镕与总兵德亮、知府蔡润深等皆败死,所率陆师被歼殆尽。太平军乘胜前进,16日,第三次攻克汉阳和汉口,随即分军出击。林绍璋和黄再兴渡江围攻武昌,再从武昌向南推进,战略目标是攻取湖南,规复粤桂。27日,林绍璋统率的水陆军在石祥祯军的声援下,一举攻占湘北重镇岳州城,乘胜渡洞庭湖。3月4日,与石祥祯联军占领湘阴。7日,进踞靖港,距省城长沙仅60里。水陆皆可通达,敌人惶恐不安。[9]
但是,正当林绍璋等率军从武昌向湖南挺进的时候,曾国藩为首的湘军也已组建完成,水陆师共计17000余人,战船500余艘,正从衡州向湘潭集中。曾国藩在岳州被占前两天,发表了所谓《讨粤匪檄》,表示誓死与太平军为敌,赤胆忠心保大清王朝。林绍璋和他的友军,面临的正是这样一支凶悍的封建地主武装!
林绍璋军攻占靖港时,曾国藩的湘军也急忙入驻长沙。林绍璋与石祥祯挥师向西南进发,11日占宁乡。长沙、湘潭之敌闻讯大惧。曾国藩急调训导储汝航率500人向宁乡进扑,与太平军在城外展开争城战。这是太平军与湘军的第一次交锋。结果,储汝航被击毙,太平军亦略有损失,于是撤出宁乡、岳州,回师湖北。4月初旬,林绍璋与石祥祯再次率军从蒲圻南下,大败湘军王鑫部于羊楼司。7日,再克岳州。湘军“各营以次奔溃,竟不能止”,而被杀与逃跑者过半。[10]太平军乘胜前进,复败湘军水陆师于靖港。由石祥祯领军扼守,林绍璋则独率劲旅绕宁乡而下,大败湘军三营,杀营官伍宏鑑、魏崇德、郭鸿翥等,随即折向东南,24日克湘潭,前锋直插株州之渌口,与靖港之石祥祯军从南北两面钳制长沙,给敌军以极大威胁。
林绍璋进驻湘潭以后,亲率士卒于城外筑垒防守,另以师船泊于湖口上游,并建木城以阻湘军。但湘军副将塔齐布很快就率军从宁乡绕道直扑湘潭城外高岭。林绍璋挥师出城迎战,不利,回城紧守待援。而湘军水师总统褚汝航、千总杨载福、附生彭玉麟等率水师五营已至城外。27日,敌水陆两军以坚船利炮及优势兵力联合攻城。林绍璋分兵迎战,不意军中新老兄弟在城内“分党哄斗,自相屠戮”,死者数百人。加以师船多被敌人焚毁。绍璋知事不可为,乃于5月1日放弃湘潭,自率一军北走靖港,另路余部东出醴陵。湘潭之役,绍璋损失船近千艘,部众阵亡以万计,实太平军出师以来最大的一次失败。[11]林绍璋因孤军深入,“全军败尽”,误国至大而被革职,调回湖口协助守城。从此闲散于军中约两年之久。
1856年(咸丰六年),天京突起内讧,杨秀清、韦昌辉先后死去。第二年,石达开“率师远征”不回,朝中办事乏人。绍璋因此奉诏调回天京办事。不久,升复春官又正丞相,受命与蒙得恩、李春发同理朝政。林绍璋虽然“无大本领,只能吃苦”,但为人“聪明,样样晓得,孜孜勤劳”,所以受到天王洪秀全的赏识。能够长期“留京办事”,享有较重的权力。1859年4月(咸丰九年三月),洪秀全的族弟洪仁玕千里间关,来到天京,两月后,受封为精忠军师、干王,总理天朝政务。1860年(咸丰十年)初,绍璋亦以功晋封璋王。这时,太平天国的一切内外政务,概归洪仁玕与林绍璋、蒙得恩三人掌管。[12]在天王洪秀全的直接指挥下,实行集体领导、共同负责的政治体制。
一个书香人家的子弟,投身农民革命的行列,以他对事业的忠诚,十年之间,从散卒到侯王,成为太平天国领导核心的重要成员,经历了一个极不寻常的曲折沉浮的历程。
[1]汪堃:《盾鼻随闻录》说林绍璋为广东潮州人,误。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Ⅳ),神州国光社,1952年。
[2]林家世系及迁徙情况,据道光二年吴汝碧、林大欣重修《林氏族谱》,以及道光年间和民国六年的两种抄录本。道光抄本明确记载了“绍章”之名;民国抄录本明确记载“绍章,道光五年生”。又参嘉庆年间修建的林氏宗祠门联及所列历代祖宗牌位。
[3]据上列《林氏族谱》三种及林氏宗祠历代祖宗牌位。
[4]冯成修:乾隆五十六年《创建(江口圩)粤东会馆序》。
[5]程大璋纂:《桂平县志》卷九《圩市》。
[6]参看王庆成编注:《新发现的太平天国珍贵文献史料·天父天兄圣旨》卷一、卷二,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
[7]《天父天兄圣旨》卷一,己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天兄圣旨”。
[8]张德坚:《贼情汇纂》卷二《剧贼事略·林绍璋》,《太平天国》(Ⅲ)。
[9]参看王定安:《湘军记》,郭廷以:《太平天国史事日志》,上海书店;1986年;简又文:《太平天国全史》,香港猛进书屋,1962年。
[10]参看《曾国藩全集·奏稿》四,岳麓书社,1984年。
[11]参看《曾国藩全集·奏稿》四,《湘军记》第二篇,以及《太平天国史事日志》。
[12]参看《洪仁玕自述》、《李秀成自述别录》。《贼情汇纂》卷二《剧贼事略·林绍璋》说:“绍璋于甲寅年兵败被革职后,同年八月升复金官正将军,绍璋托病不赴”,《李秀成自述别录》则说:绍璋“革职间二年,旋授指挥,升检点,升春官又副丞相”。并志此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