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太平天国人织就的梦是中国亿万苦难民众学习西方、改造中国迈出的第一步
在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屡见不鮮,农民起义的原因历朝历代不尽相同,但大多不外因赋重税繁役重、官府压迫所致,但太平天国起义是个例外,它是中国进入近代社会以后,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带有浓厚的学习西方解救民族苦难的性质。
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大多发生在中原及其附近地区,但太平天国起义却发生在东南濒海的两广地区,而起义领导人洪秀全则是广州附近花县(今广州花都区)一位教书先生。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大多为“轻徭薄赋”、抗捐抗税方面的内容,而太平天国人提出的却是民族平等,男女平等、教育平等、经济平等更高层次的口号。历史上农民起义的组织形式大多为结拜结义形式,摆把子,立山堂、称龙头之类,而太平天国在军事斗争中采用男营、女营,政权组织形式釆用《周官》(《周礼》)的规定,这在农民起义史上极为罕见。历史上也有农民起义占领一省或数省的,时间长达数年的,但像太平天国起义那样,声势浩大,席卷大江南北、横跨十数省,斗争绵延十数年的并不多见。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最后大多数归于失败,虽有少数起义成功,但建立的王朝依旧是封建王朝,接下来还是封建压迫剥剝那老一套,和先前的王朝本质上没有两样。太平天国政权虽有浓厚的封建性,但也不乏有一定的民主性和革命性。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后、孙中山受其影响,并借鉴西方民主政治,建立的却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共和国,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等等。从这层意义上讲,太平天国起义是一场从传统迈向近代的农民战起义,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改造中国迈出的第一步。是中国农民继承传统、学习西方的产物。还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西方基督教已在两广地区传播,基督教义中人人平等的思想已逐渐为众多民众所熟悉。鸦片战争后,广东民众在封建压迫剥削之外,又多了西方资本列强的侵扰,生活和生存更加艰难。鸦片战争的失败,鸦片走私的泛滥以及由此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加重了人们对满族统治者的蔑视和仇恨,驱逐“满洲鞑子”、“鞑妖” ,“还我华夏” 为内容的种族革命思想渐成反清的口号。而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遂为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人所假借,将它打造成反对封建统治的武器。从西方基督教的平等教义出发,提出了民族平等、男女平等,文化教育平等、土地平均分配等斗争口号,明显带上了学习西方色彩。对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儒家思想中其些内容进行批驳,这既是基于反封建斗争的需要,更是西方基督教文化影响的结果。太平天国人梦想在中国大地上建立一个超越以往的人间“天国“,根据圣库制度的规定、《天朝田亩制度》的设计,《资政新篇》中的预想,在这个“天国”里,人人平等,男女平等、教育平等,土地平均分配,人人有飯吃,人人有衣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有铁路,有银行、有轮船,禁鸦片、讲礼仪、婚姻自由,星期礼拜,男耕女织,诗酒社歌,没有压迫,没有剝削,儿孙满堂、其乐融融、天下太平,如同传说中的唐虞之世那样。这是多少世纪以来中国农民幢景和追求的理想社会,也就是后来康有为所描绘的“太平世”,大同世界。这是一个既保有中国古老传统,同时又引进西方宗教文化、物质文明的社会。这个“天国”能否实现,我们且不去评论,但这个“天国” 蓝图确实是太平天国人的智慧结晶,大胆的创造与追求。在当时,它对于千千万万深受封建压迫、奴役、缺衣少食、没有耕地,在飢餓死亡线上挣扎的苦难民众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千万苦难民众在苦苦寻找这个 “天国厂、而“天国” 也在召喚他们。这正是太平天国人的斗争不同于当时天地会、三合会等众多会党的地方,这也是太平天国的队伍为何如同滾雪球那样越滾越大、斗争日益高涨、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原因。
太平天国人的“天国梦”,“太平中国” “太平世界” 的蓝图影响了日后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他们斗争和所绘蓝图的启示下,孙中山自喻“洪秀全第二” ,在兴中会的纲领中提出了“平均地权”的主张,在同盟会的纲领中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平均地权、创立民国”并将它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 。中国共产党人称自己的革命斗争是农民革命战争,制订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提出了“耕者有其田” 的主张,如今又提出农村城镇化,中国梦。这些追溯起来,无不是受到太平天国的影响。
二、拜上帝会虽不是政党 但具有早期政党的功能
太平天国人对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另一个最大贡献和启示是将拜上帝活动演化为具有政党功能的“拜上帝会”。当时究竟有没有“拜上帝会” 这个织织且不去讨论,但拜上帝的活动是真实存在的。在拜上帝活动中,上帝教义成为太平天国人的共同精神信仰;而借此活动,商讨天国的一切大小事宜,从人事到生活,从政治到军事,等等。因而使拜上帝成为虽无政党之名而实具政党功能的组织。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统治者鉴于战败,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展仿制西方枪炮船械以自卫的活动,这一思想后来直接演变为洋务新政。在这个时候,太平天国的领袖洪秀全则把目光聚焦于拜上帝,从精神层面“师夷长夷”以制“满”,通过吸收西方的基督教义来开展反清革命斗争,推翻封建清朝统治。洪秀全用他有限的基督教知识附会上帝,将其纳入自己的政治诉求和对未来社会的理想之中,将原本平常的宗教活动及其劝人为善、宣扬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教义变为政治化,与太平天国人的反清革命事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反映亿万民众对现实诉求和对未来社会幢景的“天国“理论,掀起了影响日后中国社会演变的太平天国起义,并在南京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
在中国历史上,用儒家结义思想一起聚众造反的例子比比皆是,即使在清代中后期,如嘉庆时的白莲教,散布各地的天地会、三合会、三点会等,也率多如此。他们虽称会党、但都不具备近代政党性质,也不具有近代政党的功能。太平天国则不同,洪秀全和太平天国的先輩们将西方基督教的布道和宣教活动打造成拜上帝会,使其具有近代政党的功能,成为反清革命斗争的组织,这种政教合一的作法对于建立和维系太平天国政权发挥过巨大作用。无论是在天京,还是各将领占领治理的地区,这种政教合一的政治活动基本上都得以保持和进行,成为太平天国人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但长期以来,这方面研究较少,甚而有怀疑它的存在。当然由于时代的限制,这种政教合一的组织活动最终未能摆脱封建政治的浸润。太平天国人想创建一个新社会,新的人间天国,但始终找不到实现这个“天国” 的正确道路。政教合一的政权最后还是沦为封建君主专制性質的政权。
拜上帝会是太平天国人反清斗争的一大发明,它对后来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具有不小的启示。孙中山先后创办兴中会和同盟会,黄兴创办了华兴会、蔡元培、章太炎、陶成章等创办了光复会,改良派领袖康有为创办了强学会,等等,这些革命组织和变法团体均不名政党而称某某会,既缘于中国传统社会对“党派” 一词 的贬义,结党拉派在社会上不为人们所认可,被认为是非君子正大光明之行为;也缘于对太平天国斗争的借鉴、启示。但不论怎么说,这些会,在晚清的中国大体上已经初步具有一定的政党功能。中国近代政党的出现和形成,除了受西方政党政治的影响外,封建传统政治的影响也是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三、太平天国人的梦想和实践活动留给后人的启示
长期以来,在阐扬曾国藩的理学思想的同时,少数人往往不自觉地去丑化和歪曲太平天国人的革命斗争形象,否定太平天国人抵制西方殖民侵略、反对封建清朝腐朽统治的伟大历史功绩。曾国藩、李鸿章等湘淮人物维护的是腐朽清王朝、半封建半殖民地秩序。太平天国人的斗争是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发生在道光朝末期,结束于同治朝初期,历经道、咸、同三朝,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它诉发了中国农民对封建统治的不满,制订和编织了自己对未来中国的改造方案、美好蓝图和梦想,其中包括民主、平等、自由、博爱等后来中国人追求并为之奋斗的内容。它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根基、改变了清政府各级政权组成结构,造成内轻外重的局面,使清朝统治难以为继。它促进了民族觉醒,开启了日后以反帝反封建为内容的民族民主革命新时代。太平天国失败后,不久清王朝也赓续灭亡了。此后中国进入民主共和的新的历史时期。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农民历来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太平天国人大多数是来自两广地区贫瘠的山区的农民和少数民族,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下层,长期饱受封建压迫和剝剝,民族歧视,基本没有文化,然而在中国社会大变动的前夜,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来临之际,凭着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以奋不顾身的大无畏英雄气概,走出山区,冲向中国历史变迁的大舞台,演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反对封建统治、反对西方资本殖民侵略的伟大一幕。“时平多名士,世乱伟人多。” 太平天国斗争造就和培养了一大批英雄人物,他们当中有洪秀全、杨秀清、冯云山、石达开等,更有陈玉成、李秀成等一大批优秀的年轻将领。同曾国藩、李鸿章等湘淮人物相比,他们虽缺少较多的封建文化知识,但他们决不少英雄气概、从事反对外来侵略和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才智。他们是中国历史上的永远值得肯定、值得纪念的民族英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继承和发扬他们的革命精神,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努力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