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咸丰十年(1860),太平天国为摆脫困境,开发江南根据地。在击溃清江南大营后,由忠王李秀成率主力东进。半个月内,连克丹阳、常州、无锡,四月十三日攻克苏州。四月二十五日,李世贤部率马队南下一举拿下清吴江、震泽两县衙所在地松陵。清吴江知县田人熙,以无兵不可守为由,此前就逃往上海。李世贤攻克松陵,挥师南下,经八坼、平望、黄家溪,直指嘉兴。忠王李秀成攻占同里、北厍、黎里、芦墟。清总兵江长桂率部到平望攻击太平军,用火炮猛轰平望太平军营垒,当江长桂的弹药用尽后被太平军谭绍光部赶走。清湖州团练赵景贤受震泽徐姓带领的乡绅之邀,到平望助江长桂攻打太平军,几经拉锯,也被谭绍光部击退。谭绍光率部一路追杀,攻占震泽,直捣湖州,活捉赵景贤。盛泽乡绅、绸商出于对太平军的恐惧,准备了礼物派沈支珊等人到嘉兴向太平军纳贡投降,七月初嘉兴太平军进驻盛泽。 太平军占领吴江全境后,为巩固阵地,以优势兵力四出剿灭各地团练武装。在各乡镇张贴谕令,安定民心,设立乡官,建立政权机构,筹集兵饷。八月,在吴江举行乡试,同里人钟志成考中第一名,被任命为江震监军,建署于东门城外倪宅。当年冬天,太平军设赋税局收取田粮。在三里桥、七里湾、官塘等处设卡收捐。在盛泽设天章捐机局、公估钱庄、募集钱粮以充军费。在邻近清兵占领区的芦墟,设卡派兵驻守,检査来往船只,对过往商船收税。将城区众多庙宇拆除,所得建材于城内建望妖台,各城门月城外建栅垒,在夹浦桥建石垒,在太湖畔建水寨驻天国水师。 太平天国将盛泽划归浙江绣水县(太平天国将嘉兴称为绣水),任命沈支珊等为乡官。黄家溪等地被战争破坏殆尽,外地众多绸户移居盛泽,使盛泽丝绸业突现兴旺。 各级太平天国政权,开展禁烟禁赌、恢复商市、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发放店凭、田凭、荡凭,减租轻赋。生产恢复后吴江呈现出“乡农田家,市侩负贩,获稻纺织,服贾获利”、“五谷丰而百货萃”,成为太平军南下浙江,东进上海,北援天京的战略根据地之一。 咸丰十年(1860)七月,经殷兆镛推荐,清政府任命杨振甫、殷兆荃为江南督办团练大臣, 他们与计巷费玉成、盛泽孙金彪等聚集枪船数百条,以周庄为据点,常到县内各地抢掠。吴江太平军在萧朝兴(萧朝贵胞弟)率领下,对枪船进行剿灭。由于苏州太平军首领熊万荃不按李秀成的计划剿匪,而“改剿为抚”。使费玉成父子、孙金彪等的枪船团伙合法存在,成为一大祸根。 李秀成以吴江为根据地向东进攻青浦、上海。第一次东征上海受阻于洋人,太平天国最髙领导人又与洋人签订了“一年不得靠近距离上海吴淞两日路程的地点”的协议,使上海的清军得以喘息。李鸿章用上海关税银,雇用洋人成立洋枪队,对付太平军。同治元年(1862年)李秀成以吴江、昆山为支点,四月初开始第二次东征上海,推进极快,把李鸿章的淮军和洋枪队打得溃不成军。逃亡上海的清朝官员,利用费氏等枪船,勾结太平军中的叛徒李文炳等,发动苏州政变。李秀成闻讯从吴江返回苏州,一举粉碎政变。 曾国荃围攻天京(南京)愈来愈烈,洪秀全严令李秀成、李世贤回救天京。同治元年(1862年)六月,李秀成收缩对上海的攻势,率主力北上保卫天京,吴江的形势从此由安转危。清淮军抚标水师将费玉成的儿子费金绶等枪匪收编为新水营,苏州太平军内又出现了汪宏建、郜永宽为首的反叛集团。李秀成北上后,慕王谭绍光难以调动各王所率军队进行协同作战。太平军吴江地方政权也越加捉襟见肘,甚至允许地主收租,危害了农民的利益。同治元年(1683)八月起,李鸿章淮军与戈登常胜军从淀山湖西进,攻击太平军芦墟兵营,太平军撤向分湖以西。同治二年(1683)二月下旬起太平军与清兵争夺芦墟,几经反复,太平军放弃芦墟撤至黎里、平望。六月,淸兵与洋枪队攻占了昆山、太仓,屯兵唯亭,吴江变成了太平军孤立的据点。对于这个江浙咽喉,李鸿章与李秀成都极为重视。七月七日,李秀成从天京赶回苏州,部署军事。吸收洋将白齐文,购买洋枪、洋炮,主力转移到外线,四处出击,以打乱清军部署,调集重兵,保卫苏州。令扬王李明成(李秀成胞弟)坐镇吴江,并令嘉兴太平军荣王廖发寿等,率军北上协防吴江,以确保江浙通道畅通。 清淮军程学启部水陆十三营和戈登“常胜军”从昆山一路杀向吴江,烧杀抢掠惨不忍睹。六月十一日到同里九里湖,十三日至夹浦,陆师登岸,水师在河中列阵,以大炮猛轰夹浦太平军石垒,苏州太平军出城救援,但郜成宽等却隔岸观火,未给夹浦太平军以支援。夹浦太平军奋勇抵抗,石垒被炸平夹浦失守,吴江太平军救援也未成。十三日清淮军围攻同里,同里太平军以大炮与清军对轰,太平军因将领被炸而大乱,同里失守。与此同时戈登常胜军进逼松陵,李明成率太平军拼死抵抗,寸土必争。十四日戈登兵临松陵城下。守城太平军中的叛徒杨某、秦某等杀死北门守将,开城门让戈登及清兵入城,经惨烈的巷战,最后太平军向南撤走,松陵城內破坏严重。太平军立即组织反攻,十六日嘉兴太平军在廖发寿率领下配合李明成部,从东、南、西三面猛攻松陵清兵,二十四日攻占同里。八月十三日廖发寿又与李明成部在松陵南七星桥垒石为营,猛攻松陵。经数天激战,双方死伤惨重。清将阮炳福被太平军枪伤左胁不久死去。二十一日,程学启在占领吴江最北的五龙桥后,率兵南下,破七星桥太平军石垒,追杀至平望,荡平太平军苦心经营的营垒。二十四日黎里亦被清兵占领。十一月清军围攻分湖。同治三年(1684)正月,程学启围攻嘉兴,湖州太平军经坮丘攻打盛泽,战火激烈,太平军枪伤程学启左脑不久死去。从咸丰十年(1860)四月到同治三年(1864)春,太平军在吴江四年。这场战争对吴江的破坏极为严重,昔日繁华的松陵一片焦土,到处颓垣断壁。当李鸿章、戈登与清吴江知县沈锡华进城时,竟然“城内无居民”。 ——《吴江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