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内容页

太平天国对清政府最大的打击是哪方面的?

时间: 2015-09-09   来源:   作者:
  • 公元1864 年7 月19 日, 太平天国的天京城内外弥漫着一片不祥的寂静。伴随着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 二十余丈的城垣被埋在地下的火药轰塌, 湘军如潮水般涌向缺口, 城内的太平军殊死抵抗, 但是他们早已在长期的饥饿困守中筋疲力尽, 终于被敌人击溃。与大清王朝对峙了整整11 个年头的太平天国在壮士们的血肉中画上了句号。 

      大清朝的统治者们松了一口气, 江山转危为安。但是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 太平天国这一记重锤, 仍然在清帝国瓷器般光鲜的肌体上敲出了一丝裂痕, 在以后的50 年里, 这条裂痕越来越大, 终于无法弥补, 清帝国就此瓦解了。 

    清朝皇帝的金字塔 

      在中国历史上, 历朝历代的皇帝最担心的就是那些各镇一方的军队将领、地方贵族有可能倚仗控制在他们手中的部队和财富与中央抗衡。西汉的七国之乱、西晋的八王之乱、中晚唐的藩镇割据都是前车之鉴, 很多显赫一时的帝王都被搅得焦头烂额。 

      清王朝的先祖们在入关伊始, 谋划建立一个崭新帝国的时候, 就特别提醒自己, 万万不要重蹈中央受制于地方的覆辙, 于是特别在国家制度建设上下了一番功夫, 为子孙们建立起一座中央集权的权力金字塔。 

      这座金字塔是这样的: 最高的权威当然就是皇帝。皇帝以下,主要有内阁、军机处、六部、都察院、理藩院以及管理皇族宫廷事务的宗人府和内务府。这些机构虽然各有分工, 但实际上互相牵制, 便于皇帝的直接控制。全部军事、行政、财政最终几乎完全集中在军机处, 而军机处的一切政令都要听从皇帝的安排。 

      省一级最高军政和行政长官为总督和巡抚, 他们掌管一省或数省, 但是管理省级财政、民政、司法的藩司、臬司却不归他们管,而是直接听命于中央六部中的吏、户、刑部, 可以直接向中央汇报,职务也由皇帝任命,总督和巡抚只能监督他们,而没有直接的管理权。通过这种相互牵制的制度,地方权力为清廷牢牢控制着。 

      清王朝的军队主要由八旗和绿营组成。八旗兵主要负责宫廷和京师的守卫以及各地重镇的驻防; 绿营兵是汉人组成的, 负责全国各地的驻防。所有军队的调遣和指挥都要完全听命于皇帝,以用于加强清政府在地方的政治威慑, 防止叛乱发生。 

      这样一座权力金字塔使清王朝在19 世纪中叶以前一直非常漂亮地实现了中央集权统治, 保证了清王朝的江山稳固。然而随着太平天国运动愈演愈烈, 这座金字塔却悄然发生了变化。 

    太平天国的摧心掌

    在武侠小说中, 有一种可怕的武功, 名叫摧心掌。, 一掌拍上去, 人表面上看起来没事儿,可是五脏六腑都受了重伤, 过不了几天人就不行了。太平天国运动就是这样, 虽然表面上被清朝镇压了下去, 却使清王朝的权力金字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太平天国早期, 洪秀全揭竿而起, 一呼百应, 出全州, 入两湖, 进三江, 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江南。号称八十万的清朝八旗、绿营兵居然拿太平军没有办法, 前后拥“ 护送” 太平军到了天京。咸丰皇帝使出了浑身解数, 不断派遣重臣督师, 但八旗、绿营仍然落入溃不成军、兵饷两穷的绝境。 

      战区各省督抚看到正规军不能保卫辖区的安全, 便纷纷自己组织军队, 以解燃眉之急。要是在过去, 这绝对是犯了皇帝的大忌, 然而此时的咸丰皇帝黔驴技穷, 只好对总督、巡抚们的所作所为都表示许可, 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就是借这个机会崛起的, 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主力。八旗、绿营这样的正规军被湘军、淮军这样的民兵取代,皇帝对军队的指挥权也就顺理成章地转移到了招募民兵、自己训练的地方大员手里。 

      皇帝的兵权丢了, 财权也保不住。太平天国占据的是中国最富庶的江浙地区, 源源不断向北京输送赋税的大运河因此中断,清朝中央根本筹不到足够的钱来供应这场平叛战争, 无奈之下,只好告诉总督和巡抚们自己想办法。于是大员们各显神通, 到处搜刮, 将地方上的财富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一手握着兵权, 一手握着财权, 地方督抚们的权势越来越大,不断地培植自己的党羽, 随心所欲地向朝廷推荐“ 人才”, 紫禁城里太后和皇帝们根本奈何不了他们。清朝先帝们担心的事情终于出现了, 中央与地方开始分裂,而且地方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大。


    皇帝被抛弃了 

      太平天国灭亡后的50 年,几乎可以被看作是清朝皇帝逐渐被他的臣子们抛弃的50 年。曾国藩无疑是清王朝的忠臣, 他其实已经睿智地看到自己和门生们一手创办的湘军、淮军正在摧毁清帝国的内部结构, 于是竭力克制湘、淮将领们日益膨胀的权势,甚至主动裁撤湘军, 自己也尽量抑制地方与中央的对抗。然而当他死后, 他的旧属们却没有跟朝廷客气。 

      在洋务运动中, 这些地方督抚权力进一步膨胀, 俨然成为集军事、政治、经济、外交诸权于一身的军阀。自19 世纪60-90年代, 他们先后在各地建造了大约20 多个制造枪炮、船舰和弹药的工厂, 全都作为个人政治资本, 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分别担任直隶总督、两江总督、湖广总督达数十年之久, 并左右清廷的内政外交, 成为清政府最为持重的地方实力派。 

      到了19 世纪的最后两年,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王朝中央政府利用义和团向列强宣战。列强当然也不含糊, 组织起八国联军大举进攻。让中外人士都意想不到的是, 这些地方督抚们非但没有跟着中央一齐对外开战, 反而宣布“ 东南互保”, 在朝廷与洋人的战争中不偏不倚, 保持中立。孤立无援的老佛爷和光绪皇帝只好坐着小驴车狼狈地逃出北京城。 

      就算慈禧太后同时向八个强国宣战的事情做得不明智, 地方重臣们在外国侵略的时候保持所谓的“ 中立” 也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慈禧太后实在咽不下这口气, 还没回到北京就宣布“ 变法”, 这就是著名的清末新政,其实是打算教训教训那些不忠不义的地方大员。变法包括统一全国军队的编制番号、领导指挥、装备, 用意非常明显, 即收回地方督抚的财政权和军权, 重新恢复旧日的中央集权。 

      但是这个举措严重触犯了地方督抚们赖以自重的根本, 导致了中央与地方的严重对立。1911年, 四川地方政府因“ 铁路国有” 政策与朝廷直接发生对峙,拒绝镇压保路运动。朝廷没办法,只得自己动手, 从湖北调遣新军入川。谁知新军刚走, 革命党的武昌起义就爆发了, 对中央积怨已久的各省趁机纷纷宣布独立,脱离清政府。 

      孙中山领导的革命经过十几次起义都败得很惨, 这一次终于借着清朝地方督抚对中央的不满取得了成功。可惜的是, 这次革命很大程度上不是革命党自己打下来的, 军事力量仍然掌握在地方军阀的手上, 因此胜利果实很快被他们篡夺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太平天国被清王朝镇压下去了, 却也给他的对手留下了致命的内伤。这个内伤击垮了大清帝国, 也给近代中国留下了后遗症。在后来的岁月里, 这些军阀根本不服从任何中央权威, 彼此混战,酿成了中国近代的无数悲剧, 直到1949 年新中国成立。

  • Copyright 2012-2020 www.ggtptg.com AII Reserved 太平天国网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桂ICP备17010733号-2
  • 地址:贵港市港北区民主路广电大厦七楼 电话:0775-4599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