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洪秀全画像
通向人间天国的捷径是没有的,特别是当你不知道这个人间天国在什么地方的时候更是如此。中华大地上市镇、山川、河谷四下延伸,展现在你的面前。妖魔始终跟在你的后面,他们能判断出你的行进的节奏,但却不知道你的终点在何处。
——史景迁《洪秀全与太平天国》
太平军在永安驻守半年,军队减员十分严重,也未大量歼灭清军有生力量。反是突围出城后,在大峒打了一场空前的歼灭战。永安守城半年,从入城时兵精粮足,变成仓皇出城,除了暂时预演了一下小天堂的福威,可谓得不偿失。洪杨初次占领城市,小农意识导致的保守性限制了其战略眼光,使得清军从容调集,屯集优势兵力四万。若向荣肯用江忠源计,行“锁围”、“长围”之法,太平天国运动在永安就会画上句号。太平军刚一突围,就在大峒谷地打了空前胜仗,这迫使得杨、冯、韦、萧对其战略战术进行深刻反思。太平军长处在于阵地浪战,所向披靡,困守城市,虽有城郭所依,但城内无法大量补充兵源,容易被清军源源不断调动各地大军围堵。太平军高层自此确定在占领大城市之外,以大量兵力运动战斗于农村,征集粮草,扩充兵员,与攻击大城市的军队配合的作战方针。
太平军永安突围后,在广西腹地四处流窜,频频变换攻击方向。赛尚阿无法判定太平军动向,清军被动尾追于后,疲于奔命,防不胜防。赛尚阿能动员的兵力只有四万,若将可能遭攻击的大城市增兵设防,则追击兵力不足,挖东补西,窘迫万分。两军经过多次运动后,太平军侦察得知,桂林守军严重不足,守城大炮先前也被拆运永安攻城,至今尚未归还,防御十分空虚。于是杨秀清下令“不行昭平、平乐,由小路过牛角瑶山,出马岭,上六塘、高田,围困桂林”(《李秀成自述》),而此时赛尚阿还在逐步加强平乐的防御。太平军一路轻易突破清军防守,抵达桂林。桂林城远比永安坚固,垛口一千三百四十个,城楼十个,窝铺三十二个,炮防二十二个,城周十二里,防御工事五倍永安。太平军高层普遍认为桂林难于强攻,准备效法《三国演义》诸葛亮智取南郡故事。罗大纲率领数百兄弟,穿上缴获的向荣部队的号衣,冒充向荣楚军,企图赚开城门。谁料向荣早先罗大纲一刻,率军千人进入桂林,此时正在城墙巡守,真假向荣大眼瞪小眼,罗大纲尴尬无比,羞赧撤退。
赚城不得,太平军又派内应入城,企图里应外合。但向荣十分老练,早派出团练大肆搜捕,“获奸细十名”(《粤西桂林守城记》)。太平军不得已,只得强攻,清军炮火猛烈,更兼向荣凶猛,攻城士兵尽被歼灭。向荣派遣“谢继超等带兵缒城,将城外被贼占据之空房纵火焚烧”,城外房屋尽被烧毁,太平军直接暴露在猛烈的炮火之下,立足不能,只能撤退数里。
太平军工兵设计出简易的攻城防具,用棉花蘸水包桌子,顶在头上攻城,以抵御炮火。清军也十分狡猾,不用炮打,改用石头猛砸,很快破解太平军的攻势。只许清军有炮,老子就没炮吗?萧朝贵愤怒地在城外古牛山、象鼻山也搭起炮台,轰击桂林城。桂林城两千斤以上的大炮已被拆除,其他铁炮大小与太平军相仿,双方激烈炮战,倒也旗鼓相当。但即便连日在炮火掩护下的攻城,太平军还是被向荣击退。
眼看已无胜仗可打,皇上帝却显灵了,把冤大头乌兰泰给杨秀清送来。乌兰泰这个霉角一到,杨秀清大喜过望,连忙出动大队攻打。双方在将军桥上遭遇,不消说,乌兰泰如往常一样被打得大败。稍有不同的是杨秀清这次玩过火了,力道猛了几分,把乌兰泰直接打死了。“铅子如雨,从者死几尽,乌兰泰勇马及桥,炮中膝骨。千总李登朝以身翼之,自立桥头战死”(《广西昭忠录》,未见原文,转引自《太平天国战争全史》)。
清军援军陆续开至,王锦绣、开隆阿、秦定三、余万清等人率部万人,先前“引疾回籍”的江忠源,也与刘长佑率楚勇千人回到前线,清军在桂林达到两万。以向荣、刘长清所辖湘、桂、川兵守城,王锦绣、松安、余万清、李孟群驻北门,张敬修和东勇(新招的)驻飞鸾桥,潮勇(也是新招的)驻西门,秦定三、常禄驻东门,许祥光驻扎南六塘,江忠源、刘长佑驻扎鸬鹚州。清军军纪败坏,四下抢掠,在营地设立市场,公开拍卖抢掠的财物。桂林的地方官对这帮四下抢掠的官兵十分恼火,下令民间可杀入室抢劫的清军以自卫,“谕民间自行戕杀”。
清军城外援军与太平军大小二十四战,败多胜少,唯江忠源部三战皆捷,给予太平军一定杀伤。两军血战连连,虽然桂林城仍坚不可破,太平军高层将领却信心十足,悠然自得,以其大无畏精神,“据明月楼,每宴笙歌错杂”。百年后,我国历史学家读史至此,叹服曰:“太平军蔑视敌人,充满自信,与清军衰竭的士气恰成鲜明的对比”。
太平军仿制的攻城利器吕公车。吕公车是庞然大物,“高与城齐,宽二丈。每车有云梯七具,可连袂而上。车有数层,每层可容百人。第二层储满火药包(《粤西桂林守城记》)。”太平军恃吕公车,逼近城池,全城慌乱。可惜太平军不怎么会用吕公车:士兵将第二层储备的火药包抛出,却因力道不对,连续两个都落了回来,把所有的火药包引燃,于是只好慌忙撤退,撤退时又被清军一炮打中车顶,车内人几乎全部阵亡。(在围攻桂林中,太平军和湘军最常用也最有效的穴地攻城战术登场。)
穴地攻城,即以地道攻打坚固的城池,自古已有此法,中国最早系统论述城市攻防战术的是墨子,墨子总结攻城战法为临、钩、冲、梯、堙、水、穴、突、空洞、蚁傅、及轩车等十二种。其中穴,指以地道作业破坏城墙,为攻城部队开辟通道的战法。但墨子时代的穴地攻城,是开挖地道潜入城中,极容易为敌所制,应用并不广泛。到了明清时代,火药得到大规模使用,穴地攻城战术演变成挖掘地道至城墙下,掩埋地雷炸城,“掀翻钜城,如揭片纸”。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总兵杨芳攻陷天理教叛军据守的河南滑县城,便是用此法。但使用仍不普遍,攻城军主要还是倚靠炮火和云梯。太平军缺乏重炮的火力支援,又不能制造大型攻城器械,所幸部队中矿工不少,擅长土工作业,才开始普遍地使用地道攻城。由于太平军穴地攻城的广泛实践,这项战术得到广泛运用,到了战争中后期,湘军也几乎全靠穴地攻城,直至李鸿章淮军改用西洋开花大炮轰垮城墙的战术,穴地攻城才退出历史舞台。
地道攻城的方法,通常是在城几里之外选择隐蔽地形,在敌方肉眼所不能及的地方,挖掘巨洞以为入口,开挖地道。地道开掘需要非常有经验的矿工,使得地道能够精确地挖到城墙根,然后在城墙根下挖一大洞,埋上炸药并引爆,将城墙炸垮。攻城部队从缺口冲入,攻克城市。或者将城墙炸塌一角,引敌人尽数前往缺口围堵,攻城部队则从防御薄弱其他地段登城。还有一种双层穴地攻城战术,是为了对付名将江忠源而创设的,地道开挖两层,先引爆第一层,清军蜂拥前来,围堵缺口,这时再引爆第二层,庐州即被此种战术攻克。穴地攻城极为有效,不过在长沙围城时,左宗棠想出了破解穴地攻城的妙招。湘军围天京,李秀成又想出了另一克制穴地攻城的绝活,但很快被曾国荃想到了改进的办法。这些绝招后文将有提及。
又说太平军在桂林实施穴地攻城,挖了一个多月,才猛然省悟桂林是喀斯特地貌,无法实施穴地攻城战术。太平军开挖地道,经常挖到地下河流或者地下湖泊,士兵淹死不少。好不容易挖到城墙根,却绝望地发现桂林城墙下都是巨石块,怎么也挖不动,只得作罢。“桂林城根多坚石”,“掘之累旬不能入”(《武昌纪事》)。
太平军在桂林多日,始终不能破城而入。又听城内百姓说“仓库空虚,粮草匮乏”,打进去也捞不到什么,于是杨秀清下令放弃攻城,咸丰二年四月,桂林围解。
太平军在“湍急的丽江边扎营,一边修整部队,一边抓捕大量船只,以补充他们撤离永安时舍弃的大量舰船。在围攻桂林期间,太平军发展战略和后勤补给技艺,使自己成为一支水上和陆上力量都很强大的武装。几个星期里太平军搜集到了四十多艘大船。他们将储藏的军需、粮食、洗劫来的金银珠宝财物及无战斗能力的妇女儿童统统安排在这些船只上”(史景迁《洪秀全与太平天国》)。
在水面负责阻击的清军是张钊所部“大头妖”。张钊原来是天地会的“艇匪”,一度投奔过太平军,最后被清廷招安,成为广西清军水上最主要的战斗力。张钊并不打算认真消灭太平军,保留洪秀全的存在,他将拥有更多升官发财的机会。因此,太平军虽然布置强大的火力对付张钊的“大头妖”,但终于两军无战事。太平军以金银财物贿赂张钊,于是张钊放纵太平军大队人马安全离开。
太平军水陆并发,沿湘江而下,约在四月十五日抵达全州。太平军无意攻取全州,打算和平过境,迅速摆脱追兵,全州守军也不敢出城挑衅。太平军前队已过多时,不料全州一炮兵看见后队有一黄轿,知道是太平天国的巨头,忍不住放了一炮。这个炮兵确实是一个神炮手,仅一炮即命中黄轿,重伤轿内的南王冯云山。太平军全军愤恨,已过境的前队纷纷开回,定要血洗全州。太平军在城外江西会馆内开掘地道,炸塌城墙二丈有余,冲入城内,将城内官兵尽杀。
据清人的记载,太平军曾在全州屠城:“全州破,贼屠之,男女死者六千四百余人”,“积尸塞途,三日不尽”。如此赤裸裸的污蔑,自然又待我国历史学家来拆穿其谎言。据考证,清廷对太平军的污蔑最大的破绽在于,战前清军已经开城让百姓逃出,城内百姓只剩下一千多人。守城清军才四百,先前出城的百姓肯定都已安然无恙地从太平军严密设防的阵地穿行离开,怎么会有六千人遭到屠杀呢?足见屠城一说,纯属污蔑,何况当地的地方志中节烈人物名单里也没有多少人是被屠杀的。郦纯先生又进一步论证说,清军战后只点齐一千多具尸体,其中有七八百人是清军士兵,可见没有多少非战斗人员被杀,而且那些没有出逃的人,“是反动透顶与太平军为敌到底的反革命分子,即太平天国所谓‘妖’的一种,依太平天国法令在格杀之列”。因此全州并无屠城事件,对于清廷无耻的污蔑,我们不可不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