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凤祥(1825—1855.3.15),又作林风翔,广西桂平人,壮族,太平天国著名军事将领。
林凤祥出身贫苦,自幼充雇工。习武善骑射。由于自幼丧母,其父怜爱未加检束,以致放荡不羁。少年之时,但遇不平事,就挺身相助。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因打死县城劣绅,县令缉捕,其七叔林秀中卖猪4头给他作路费,奔走他乡。林凤祥遂混迹江湖,设肆卖卜,并得以结识洪秀全、杨秀清。咸丰元年(1851年)参加洪秀全金田起义,为结拜的40个盟兄弟之一。金田起义后隶萧朝贵部。参加了在广西境内的多次战斗,因作战勇敢,敢打头阵,在永安时封为御林侍卫。以后,攻长沙,进岳州,破武昌,都任开路先锋,因战功累升至天官副丞相,跻身于太平军高级将领行列。1853年(咸丰三年)春节刚过,号称“百万雄师”的太平军,分水陆两路,浩浩荡荡,沿长江顺流东下。林凤祥率部沿江东进,所向披靡。3月初,兵临南京城下。在攻取城高池深的南京之役中,林凤祥率健卒,率先登上仪风门,为攻占南京又立新功。太平军攻克南京不久,林凤祥奉命率4个军渡江北上,攻取扬州,设指挥部于城中。扬州遂成为拱卫天京的北大门。
5月初,太平天国统帅部决定发起“扫北”战役,林凤祥和他的老搭挡、地官正丞相李开芳被任命为北伐军统帅。林凤祥应召由扬州回天京,接受统军北伐的任命。出征前,太平天国统帅部规定了“师行间道,疾趋燕都,毋贪攻城夺地縻时日”(《清史稿》卷475《洪秀全传》)的作战方针。这就是说,北伐军的战役目标是攻取清王朝的老巢北京,作战手段是避实就虚,力争速决。由林凤祥和李开芳统率的北伐军主力9个军,于5月中旬从天京誓师北上(参见太平军北伐),踏上了“犁庭扫穴,直捣幽燕”的征程。接着,由春官副丞相吉文元率领的队伍也从天京出发,在安徽临淮关、凤阳一带跟上主力部队。另由朱锡琨、黄益芸率领的后队,于15日从浦口北上,在六合击溃了清王朝地方武装的拦截后,因夜间火药爆炸,队伍遭到伤亡,旋即返回天京。东王杨秀清命令林凤祥等“速急统兵起行,不必悬望。”(《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175页)朱锡琨率部分队伍继续北行,在安徽境内与大部队会合,汇成二万多人的北伐大军。
林凤祥等率领北伐军,经安徽滁州北上,在临淮关作短暂休整,等齐后队,进行扩军。接着,破凤阳,渡淮河,经蒙城、毫州进入河南境内。由于北伐军行动迅速,在安徽境内没有遭到清军的多少阻击,等到清廷急令胜保从扬州率部堵截时,北伐军早已纵横驰骋在中原大地了。
6月中旬,北伐军在河南归德(今商邱)附近遭到清军阻击,在13、14日两天的战斗中,北伐军攻克河南重镇归德,共歼豕清军5000多人,缴获大量铁炮,火药。鲁西南曹州(今荷泽)、城武,曹县、嘉祥的农民闻讯,纷纷起义响应,准备迎接北伐军。
波涛翻滚的黄河,自古称为天险,也是北伐征途中第一道必颓突破的难关。林凤祥等统率的北伐军,原来准备在商邱以北约奶里的刘家口渡黄河,取近道从山东北上,由于沿岸船只被清方产尽行收泊”,试渡没有成功,为争取时间,即率部沿黄河南岸西行,另觅渡口。经宁陵、睢州、杞县、陈留,于19日直抵开封城下。因18日雷暴雨大作,开封城濠水深,北伐军“火药尽湿”,攻城未能得手。即令各部撤围,集结于朱仙镇作短暂停留。林凤祥与李开芳等四位北伐军首领,于20日联名向天京统帅部写了书面汇报,报告了归德之役的战况,并如实向天京反映了北伐军面临的渡河无船、粮草缺乏、音信难通等问题。报告说,从临淮关到此,“尽见坡麦,未见一田,粮料甚难”,而“兵将日日加增,尽见骑马骡者甚多”,“各项俱皆丰足,但欠谷米。”(《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218页)因北伐军中,以两广、两湖、苏皖人居多,平时食米,不吃麦面,虽然麦收季节已临,仍感谷米奇缺。北伐军虽然与天京“山遥水远,音信难通”,但林凤祥在回报中,表达了北伐将士渡黄的决心,待“过去黄河成功,方可回禀抄,请洪秀全等“无烦远虑,”(《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218页)。林凤祥等率军继续沿黄河南岸西行,经中牟、郑州、荣阳、汜水,越过天险虎牢关,至巩县。在运煤工人的支援下,于6月下旬,指挥北伐军分批乘运煤船渡河,取得了敌前强渡黄河天险的胜利。由于船少人多,部分后队来不及渡河,遭清军阻拦,且战且走,南下湖北、安徽,归入太平天国西征战场,这对尔后北伐军的作战实力有一定影响。
北伐军主力胜利渡黄河后,立即北上,过温县,于7月8日包围怀庆(今沁阳)。北伐军探知“怀庆殷实,且产火药兵器,誓必得之。”(陈善钧:《癸丑中州罹兵纪略》,《太平天国》(五)第175页)开始企图速战速决,接连三次将城墙轰塌。怀庆城内虽只有少数地方武装守城,但却拚死抗拒,未能破城。接着钦差大臣纳尔经额、胜保、李偬等带领号称“北直劲旅”的2万清军赶到增援,将攻城的北伐军三面围困,并开“沁河闸座,放水护城”(《忆昭楼时事汇编》,《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5册,第370页),企图内外夹击北伐军,保全怀庆。林凤祥等率部于紧贴城墙处,挖掘深沟,“环城筑垒,筑木城、土城”,一面加紧攻城,一面出击外围的清军。在攻城过程中,济源、孟县民众纷纷向北伐军供应粮。畜,解决了部分供应困难。林凤祥等考虑到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长期对峙,对己不利。另据从怀庆城内逃出的居民透露,城中“已无粮,人多饿毙”(《清史稿》卷392,《纳尔经额传》),即使破城,也与己无补。时值盛夏,疾疫流行,北伐军出现非战斗减员。相持近两月后,北伐军树疑兵,于9月1日主动撤围,并在怀庆东门外挂上“小妖(胜保)免送”的大木牌,整队西行。胜保不敢紧随,只得以“久战疲罢,未能力追”为由,向清廷搪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