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内容页

金田起义艺术化典型作品研究以及创作思考

时间: 2025-09-29   来源:   作者:陈香曼
  • 【摘要】金田起义是历史事件艺术化表达的“富矿”,在这一重大题材表达中,涌现了许多生动而深刻的典型作品。对这些作品进行研究,并由此探讨创作方面的实践路径。本文重点围绕金田起义事件艺术化表达的积极意义、金田起义艺术化典型作品类别及鉴赏以及金田起义艺术化创作的相关思考等进行阐述,通过深入论述,为以金田起义题材艺术化还原历史、表现历史、呈现历史价值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金田起义  艺术化  作品   创作

     

    金田起义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农民战争,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反封建斗争的高潮。金田起义的重要意义和影响,既在政治层面、社会层面上,同样,也对艺术领域发生重要影响。与许多中国历史上的重大题材一样,金田起义同样是历史事件艺术化表达的“富矿”,在这一重大题材表达中,涌现了许多生动而深刻的典型作品。“新中国成立后,出于革命传统教育和各类历史博物馆建设的需求,历史题材绘画尤其革命历史画应运而生,或美术家主动创作,或政府出面组织创作,有许多作品成为代表一时代、一画种之经典载入史册。”我们在艺术化表达方面,至今仍然在探索着典型作品之路,在实践上,我们通过历史事件艺术化表达,能够推动历史题材的艺术化挖掘,助力推出更多的艺术化表达精品,用金田起义等艺术作品讲好历史故事,丰富历史事件内涵,有效地传承人文精神,达到艺术化还原历史、表现历史、呈现历史价值的效果。

    一、金田起义事件艺术化表达的积极意义

    一是助力讲好历史故事,传递历史事件精神。“历史故事通常是以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题材,基于一定的历史史实和逼真细节,艺术性地再现历史习俗和社会概况。”艺术化作品对于历史事件的表达,只有在结合历史事件的基础上,才能够以更加生动、直观的形式展现历史事件,从而增强受众的历史记忆,使更多人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知识和营养。因此,在金田起义事件艺术化表达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影视、戏剧、歌曲、绘画、小说等多种形式,深入挖掘金田起义的内涵,通过创作一批有高度有深度有影响力的艺术作品,努力展现劳苦大众追求自由和平等的精神、面对压迫不屈不挠的气节、对太平盛世与理想生活的向往等精神特质,将民族、历史、宗教、故事、情感、文化等重大元素揉合起来,为深层次解读历史作出艺术贡献。比如,在小切口讲好历史故事方面,从金田起义后太平军在行军中需要雕刻印信、布告,散发宣传书籍等入手,通过掌握广西、两湖及江西等刻字匠的人物故事,以理想社会宣传入心的角度进行绘画类的艺术作品创作,传递劳苦大众对金田起义时理想化社会支持与欢迎等信号。

    二是助力呈现艺术精品,丰富艺术审美价值。“就日常创作而言,艺术家们既在不断地审视、寻找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和语境,又在研究艺术审美标准以及艺术表达方式与艺术语境的相互转换等问题。”金田起义的艺术化表达方面,侧重的是对艺术的追求,是对艺术精品的创造,而不是对于历史事件的简单再现或者回顾。所以,对于艺术家的艺术表达等方面的突破,这是出精品的考量及关键。我们基于艺术精品呈现的考虑,可以通过坚持深入历史、还原历史,采取真实性和创新性的有机结合融合,运用丰富多样的艺术体载,坚持在历史教育中升华艺术审美,追求作品的艺术美感。同时,可以通过艺术家的独创思维,坚持将深沉的艺术思考、精湛的技艺、巧妙的设计、创新化手段等渗入艺术作品中,努力提升艺术作品的观赏性、传播力以及延伸价值。在艺术精品上,以金田起义为题材,我们已经推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中的“金田起义”、《1851•金田》巨幅油画等作品,这些作品的成功也给予我们持续深挖金田起义历史事件“富矿”的启示。

    三是助力民族团结进步,增进民族融合感情。艺术化表达的作品也是服务民族团结进步的,在把握历史题材时,既要考虑民族的鲜明特征,也要考虑在历史进程中的民族团结,考虑各民族在中华历史进程中的团结、交融以及文化传承等元素。金田起义历史事件也是一次民族团结、民族融合的过程,特别是在起义初期,汉、壮、瑶等民族团结的特征明显,是各民族以共同抗争之力,持续推动起义进入高峰的过程。“宗教在民族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民族宗教之间存在融入型、多元型、扩散型、疏离型等四种关系类型.没有宗教和谐,就没有民族团结;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社会稳定。”因此,就金田起义历史事件来说,我们也可以从宗教(拜上帝教)等得到启发,在艺术化表达作品的创作方面,可以展现多民族共同抗争,奋力争取光明的历史画面,突出各民族团结一致,反抗压迫的精神风骨。也可以找到小的切口,从汉、壮、瑶等民族文化的交融,比如,通过民族人物形象、地域风光、特色服饰、民族习俗等多个方面,展现民族精神的力量以及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包容性,让艺术作品有效地连接各民族之间情感。

    二、金田起义艺术化典型作品类别及鉴赏

    1.雕塑类。以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金田起义》浮雕为代表,此幅浮雕的影响力几乎达到家喻户晓的地步,由著名的雕塑家王丙照创作。当年,接受创作人民英雄纪念碑《金田起义》浮雕的任务后,王丙照亲自前往广西桂平县金田一带山区,进行徒步实地考察,收集革命史料,他用在考察中,对每桩革命事迹的特征、细节和太平军战士的服装、枪械、用具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研究和熟悉,并融入创作中去。浮雕主题展现的是金田起义时苦难民众高举旗帜、奋勇前进的场景,呈现农民起义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浮雕由一群不同民族组成的太平军组成,总体形象为在高举义旗的方向,一群蓄发易服,头裹红巾,拿着大刀、梭镖、锄头,扛着土炮的太平军,如潮水般冲向阵地,画面具有势不可挡之姿态。

    2.油画类。画家王恤珠创作于1961年的《金田起义》油画,规格为199×280CM,该作品描绘了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军民聚集在金田村犀牛岭古营盘誓师起义的场景,画家采用了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油画布局主要由太平军着装、起义军旗帜、险要的山岭等,在构图方面,则采用了经典的三角构图。人物形象洪秀全位于三角形结构顶端,在着装及动作方面,洪秀伍头裹黄巾、身着黄袍、站在高台上振臂高呼,为衬托其形象,在洪秀全身后也站立同样穿着的一群人,表明这是组织起义的领导集团。三角形构图基座方面,手持刀枪盾矛的起义人员簇拥在高台下,这些人员既有士兵,也有群众,与高台上的首领形成呼应。在用色方面,黄色为贯穿全画的暖色调,用笔技巧上,则在人物形象、衣服等等使用了中国画的勾线技巧,显得落笔干净利落。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清末)部分中,金田起义主题的代表作是由刘绍昆、雷波、谢麟于2009年创作的规格为280×400cm的大型油画。广西著名画家刘绍昆、雷波、谢麟共同创作的油画作品《1851·金田》,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美术界第一次承担国家级文化工程课题创作,该作品代表漓江画派的油画水平,见证广西画家在中国画坛的实力和地位,为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杰出画作。

    1851·金田》表现主题为1850年秋间,由各地农民组成的拜上帝会的会员约二万人响应洪秀全的号召,变卖田产、房屋、扶老掇幼前往广西桂平县金田村集合,号称“团营”与清军展开战斗,揭开了1851年1月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序幕。作品以洪秀全的“知天有意启英雄”为核心思想,通过炽烈的色彩、强烈的光影以及凝重的构图,构筑紧张、激昂、悲壮的气氛,使画面呈现出激动人心的力量,表现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历史局限性,同时突出刻画农民运动的尊严和壮烈。画面为劳苦大众聚集一起,在首领拜天仪式下的细致人物像刻画,除了突出人物的各式神情外,林立的梭镖以及个别群众手中的大刀、佩剑等尤其显眼,庄严、肃立、凝重的时代感迎面而来。

    3.邮票类。 以4枚式“太平天国金田起义百年纪念邮票”为代表。该邮票发行量,100万套,版别为雕刻版,共4枚,分两种图案。该套邮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为了纪念太平天国金田起义100周年,于1951年12月15日发行的志号为纪12的纪念邮票。作品由孙传哲设计,采用了李宗津创作的原画,描绘了洪秀全、杨秀清等人率众在金田村宣布起义的壮观场面。第1、3枚图案相同,颜色分别为草绿色、红色。图案上,受压迫剥削的劳动人民纷纷拿起红缨枪、刀、斧等武器,高举革命的义旗,浩浩荡荡地汇集广西桂平金田村。第2、4枚图案相同,颜色分别为桔黄色、蓝色。由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军目》、《资政新篇》和“圣宝”钱币图样组成。

        4.画册类。以《金田起义》为题材而进行艺术化表达的重要形式之一就是画册类。画册类尤其以经典的连环画为代表。比如,陈光镒创作的《太平军痛打洋枪队》等。同时,还有画家程十发等绘制的《金田起义》等。

       5.书籍类。以金田起义而创作的书籍很多,比如,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金田起义》等。以洪秀全、冯云山等人物创作的人物传记也很多,这些作品生动地展示了金田起义的历史风云。

    6.影视类。主要有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太平天国》大型历史电视剧作为代表。影片由张笑天编剧,陈家林执导,高兰村、张志忠、孙飞虎等联袂主演。46集的《太平天国》电视剧,生动描述了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从掀起到被镇压的全过程,以恢宏浩大的场面、凝重壮烈的色彩,艺术地再现了这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篇章。

    三、金田起义艺术化创作的思考

    历史题材艺术作品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具有广泛传播的群众基础。在创作以《金田起义》为代表一系列作品时,我们要从历史性出发,立足尊重历史、把准主题、创新手法、人物塑造、情感共鸣等,准确把握好历史题材的艺术性深度运用。我们要通过运用深厚的历史知识、敏锐的艺术感知力以及在艺术表达上的创新性,呈现高水准的艺术质量,提供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供给。

    一是坚持尊重历史,为艺术化表达历史事件做好知识积累。创作高质量的历史事件艺术作品,对历史的熟悉程度是关键一环,也是首要一环。我们对于历史事件的艺术表达,优秀作品的推出,就是基于历史事件本身作为一个支点,从而撬动原创作品、创造性艺术典型的涌现。作为历史题材的艺术表述创作者,自己应该成长为一个该题材的研究型学者。“一个不懂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而不懂历史的人永远摆脱不了愚昧。历史是科学,历史题材的影视必须尊重科学。”因此,在金田起义这一题材中,我们要加强对金田起义的历史背景研究,更加详尽地收集金田起义的历史资料收集,要在查阅文献档案、了解遗址、走访专家学者、梳理权威论述、借鉴经典作品等下功夫,要在尊重历史真实性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创造,做到“沉进去、跳出来、促提升”,让创作的作品站在事实的基础上,融入大胆想象与艺术空间拓展,形成创作上的大格局,推动创作深化和精品呈现。

    二是坚持把准主题,为艺术化表达历史事件树立精神导向。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植根最深厚的就是历史土壤。对于艺术家来说,最有意义的就是在从宏大的历史题材中找到各种不同精神内涵,进行精神导向的确立和传达。换言之,就是艺术家要在艺术化创作过程中,以创造性的作品体现特定时代的民族精神、时代意义以及历史价值。从历史意义来看,金田起义既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也是一场封建时代劳苦大众对于“太平天国”向往而进行社会制度革命的尝试。“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作品是对民族精神内涵的深刻反映,不仅能够凝聚民族的精神力量,并且通过艺术形式传递深刻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作品传达劳苦大众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对于太平盛世的追求以及对于幸福生活的愿景等,此外,还包括为争取理想天国、幸福自由付出的巨大牺牲、包括在抗争过程中的各民族团结一致、奋力争取光明等因此。我们在主题选取方面,可以侧重以下方面的艺术化表达。其一,起义爆发的场景。这是金田起义题材艺术作品的重点,也避不开这一个历史性镜头。其二,金田起义时起义军与清军之间的重要战役。比如,“迎主之战”、“江口激战”、“永安突围”等重要镜头。通过这些战役充分体现了农民起义首领的智慧、勇气和大无畏精神等。其三,民族元素的融入。金田起义与广西地区的险要地势、多民族聚居特点、壮瑶人家居住风格、客家人生活环境、桂东南民俗风情等元素密切相关,通过考虑这些元素的融入,使作品具有民族团结的时代意义以及美学价值。其四,起义重要事件的体现。比如,金田团营、犀牛潭,圣库制度、东乡封王、永安整顿建制等,尤其是圣库制度,金田起义时,韦昌辉毁家纾难,义无反顾,率领全家人参加革命,成为支持圣库制度的重要代表等。这些重要事件,都是具有特别意义的主题创作线索。

    三是坚持创新手法,为艺术化表达历史事件加强美学提升。在艺术化表达历史事件过程中,创新性是艺术作品的生命力。没有艺术创新,就没有好的艺术作品,也就没有抵达人心的美学力量。金田起义历史事件是宏大的历史场面,对于历史场面的把握,我们应该增强多角度呈现历史视角的意识,找准更细、更丰满的艺术表现角度。比如,在绘画类作品中,我们可以从首领特征、山区特点、一般士兵、团营男女老少等多元角色,确保作品更加立体化、深度化。以版画创作金田起义历史事件为例,版画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手法上如果能够坚持创新性,也能够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强烈的视觉传达更好地表达宏大的历史主题。一方面,我们在写实风格方面,可以采用细腻的线条、丰富的色彩进行起义场景再现,把刀法落在战斗画面、英雄人物、群众代表、山岭环境等,特别是在地域特点上,紫荆山区是太平天国革命基业的创建地,是金田起义的基础和发端,其意境是艺术创作的一个主线。另一方面,我们在象征主义方面,可以通过抽象的符号、图案等元素,增强金田起义的精神内涵、使作品具有深厚的“隐喻”功能,助于深度解读。乌云、烈火、刀剑、长矛、旗帜等元素,都是创新手法运用的重点考虑对象。同时,我们要注重刻刀技巧,通过直线刻、曲线刻、点刻等手法运用,增强作品的质感和光影效果。此外,在影视类、动漫类等作品中,我们也可以融合现代技术的元素,通过将传统历史事件与当代审美、数字技术等融合在一起,更好地表现艺术作品的主题。

    四是坚持人物塑造,为艺术化表达历史事件增加感染力量。人物塑造是艺术化表达历史事件的灵魂,因为,我们不能忘了,“人”才是的创造历史的主人翁,表达历史事件,就要突出“人”这一个主角。“历史剧中的人物形象是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主要聚焦点。”在艺术作品中,特别是涉及历史题材的作品中,要抓住人物形象的塑造,在艺术化过程中实现与历史真实的链接。人物塑造能够连接历史事件,也能够搭建起历史事件与观众情感进行交流的桥梁。金田起义历史事件,本身就是劳苦大众作为英雄主体的事件,通过深刻的人物形象思考,把准人物塑造,构建丰富、饱满的人物特色,可以增强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冲击力。比如天安门的浮雕,虽然没有像很多同类的金田起义艺术作品那样,突出“首领”这个主题,但是,那些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特征的人物,表明了历史是由劳苦大众、由“有名”或者“无名”英雄创造的,同样使感染力得到提升。比如,刘绍昆、雷波、谢麟《金田起义》油画稍在居中位置的拜天仪式的首领,就成串连全场的主角,将历史人物血肉形象、丰富情感、果断决绝、渴求光明等聚集到一个焦点上,让人物形象更容易得到接受。

    五是坚持碰撞共鸣,为艺术化表达历史事件强化情感交流。在创作金田起义文艺作品时,必须考虑艺术化方面的情感碰撞共鸣,要通过艺术化表达历史事件,进一步加强作品与受众的情感交流。因此,除了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外,我们还需要在以下方面下功夫。比如,在情感的真实性方面,尽管我们创作的来源是历史题材,但是,我们应该明白,大多数情感是跨越时代的。创作时,要注重情感的真实性,无论是对自由的渴望、对压迫的反抗,还是对自由平等的向往,这些情感都是人类共通的。在保持历史真实性的同时,可以尝试从现代视角解读历史,寻找与当代观众情感的交汇点。在这方面上,金田起义对于社会正义、人民对于平等的追求等都是一个很好的契合点。比如,在情感与艺术手法交融方面,可以通过音乐、色彩、光影等艺术手法,增强作品的情感表达力。艺术创作中,激昂的音乐可以激发观众的热血,暗淡的色调可以传达压抑的氛围。比如,对于艺术化表达的类型,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更需要借助好故事来表达情感,所以,我们要通过采用引人入胜的叙事结构,设置紧张的事件冲突等,无形中将观众情感抓得更牢,使之“代入感”更强,从而提升文艺表达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注释

    ①刘曦林. 历史题材与历史经验[C]. //新中国美术6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9:87-94.

    ②王经芹. 汉画像历史故事与文化审美研究[J]. 文物鉴定与鉴赏,2023,253(10):126-129.

    ③ 郝强. 艺术语境与艺术审美标准初探[J]. 中国美术,2023(6):91-93.

    ④孙浩然. 论宗教与民族团结的关系[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130-136.

    ⑤李治亭. 历史影视创作应当尊重历史[J]. 人民论坛,2002(9):59-61.

    ⑥ 王梦,王鹏. 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精神与传承[J]. 美术观察,2024(3):60-61.

    ⑦ 李艳梅. 莎士比亚历史剧人物塑造方法探析[J]. 外国文学研究,2008,30(4):36-43.

     

    参考文献:

    [1] 茅家琦. 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革命高潮-纪念太平天国金田起义140周年[J]. 求是,1991(2):22-27.

    [2] 刘传功. 创作人民英雄纪念碑《金田起义》浮雕的雕塑家王炳照[J]. 文史春秋,2003, (5):21-23.

    [3]史学青. 太平天国起义时期各族人民的团结斗争[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5(2):30-35.

    [4]唐增烈. 冯云山在创建紫荆山区革命基业中的贡献[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3):56-62,16.

    [5]靳实.韦昌辉与太平天国前期革命斗争[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3):59-60.

    [6]张秀民. 太平天国的刻书[J]. 文物,1961(1):14-15. 


  • Copyright 2012-2020 www.ggtptg.com AII Reserved 太平天国网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桂ICP备17010733号-2
  • 地址:贵港市港北区民主路广电大厦七楼 电话:0775-4599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