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1978年恢复高考,史地科试卷有一道选择题: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后,太平军首先攻占桂平城然后挥师北上(大意如此)。要求考生回答“是”或“否”。
众所皆知,太平天国起义发生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后太平军首先攻占桂平城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然而与此相反,这道题正确的答案,应是“否”。什么原因呢?让我们回顾一下金田起义的历史,从中寻找答案。
据史籍记载,早在1850年金田团营期间,拜上帝会众便喊出了“一打南京,二打北京”的口号,明确提出要直捣清朝封建统治的心脏南京和北京1。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太平确曾两次试图攻占桂平城。桂平县城又是浔州府城,首先攻占桂平城对于整个战局的重大影响不言而喻。
金田起义后的第三天(1851年1月13日),太平军挥戈向东挺进,一举占领了距离金田村二十多里的江口圩。直至今天,这里还流传着金田起义出大王(湟)的谣谚。
江口圩位于浔江北岸,南木江、罗宜水和鹏化水在附近汇为大湟江后,经江口流入浔江,所以又称大湟江口。由此东下,可达平南、梧州、广州;溯江北上,可通桂平、武宣、象州、柳州。交通便利,商贾云集,是当时广西的一个商业重镇,有当铺和经营粮、油、糖、豆的平码行以及专卖洋货的苏杭铺三、四十家。当时,纵横驰骋在浔江沿岸的天地会八支起义军又活动在江口附近地区。太平军占领江口圩后,既可和这里早有联系的天地会武装会合,解决船只问题,迅速由水路进军桂平、武宣、柳州,北向桂林,又可没收圩里地主豪绅开设的当铺和粮店,充实军需给养,一举两得。太平军攻占江口后,当地地主豪绅狼狈逃命,洪秀全在圩北三里的石头脚陈家庄院设立大营,作为全军的指挥所。
金田起义和太平军东出江口的胜利进军,震动了清朝反动营垒。在此之前,广西各级地方官吏为了粉饰太平,以保其位,一直不敢把拜上帝会的活动据实上报。金田团营后,清廷根据奏报,虽也知道“金田村有‘尚弟会’(上帝会之误称)啸聚万人”,但却认为只是“乌合之众”,不足为虑,仍把主要力量用来镇压天地会起义。直至前两江总督、钦差大臣李星沅奉命入桂,目睹浔州副将伊克坦布在彩村江之役被击毙,才发现拜上帝会是一支比天地会更为可怕的革命力量,不得不据实上报,并主张“聚集精兵,全力攻剿”,将主要兵力用来对付太平军。清政府调兵遣将,以李星沅为主将,广西巡抚、前漕运总督周天爵为副手指挥作战,企图把起义不久的太平天国镇压下去。李星沅将指挥部移驻柳州,把先后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福建等省和广西各地调集的兵勇一万多人,由广西提督向荣任前线指挥,开赴桂平。于是一场激烈的战斗在江口附近展开。
向荣是四川人,行伍出身。他狡猾奸诈,阴险刻毒,曾在镇压农民起义军的战斗中屡立战功,被称为“蜀中名将”。在金田起义期间,他是太平军的死敌。此刻,他带领一万多兵勇,气势汹汹朝太平军猛扑过来。
二月十八日,向荣率总兵周凤岐、李能臣等带领大队清军兵分东西两路,直奔江口圩。西路军由浔州知府刘继祖率领,计划由江口圩上游牛矢湾渡江进攻江口,向荣亲自率领东路军直扑牛棑岭,妄图一举摧毁设在石头脚的太平军总指挥部。
太平军知道清军使用火器,自恃兵多械精,骄傲轻敌。于是,针对敌人利于远战不利于近战的弱点,决定诱敌深入,利用有利的地形伏击敌人。在杨秀清、萧朝贵的指挥下,挑选精壮战士二千人,分为九路,秘密进入了设伏阵地,并在石头脚、牛棑岭一带村庄竹林内安设了伏炮。
向荣带领清军冲进江口地区,一路毫无阻挡,过了离石头脚不远的一条独木桥,才发现一小队太平军在村边竹林内挥动黄旗,高喊“杀妖”。向荣骄傲轻敌,满不在乎,拼命催赶人马向前猛扑。太平军佯败,放了几枪便隐没在竹林深处。老奸巨猾的向荣觉得情况有点不妙,正犹豫间,忽闻竹林深处“轰”的一声巨响,石头脚屋顶望楼上黄旗挥舞,杨秀清已经发出了冲锋号令。牛棑岭一带村庄竹林内突然万炮齐发,杀声震天,太平军将士短衣窄袖,赤脚提刀,从竹林内河沟中跃出,向清军冲杀过来。清兵如入网之鱼,乱冲乱撞,纷纷丢盔弃甲,四散逃命。有的袍褂被树枝竹刺钩住,有的靴鞋陷在烂泥田里,动弹不得,被太平军杀得爹喊娘,死伤近千人。清兵全线溃败,向荣混在乱兵中落荒而逃,一直跑到平南官塘才惊魂稍定,收集残军。
牛棑岭上鏖战急,屈甲洲上炮声隆。由浔州知府刘继祖带领的西路清军,在江口上游牛矢湾渡过浔江,偷偷绕道涉过屈甲江,企图从西边向江口发动进攻,以配合向荣的主力。敌人的军事部署早在太平军的意料之中,杨秀清将主力摆在牛棑岭迎击向荣,另以小部兵力在屈甲江渡口埋没地雷,另外一支队伍隐蔽在附近的松林竹丛内。清军刚刚涉过屈甲江,便被埋设在渡口的地雷炸得血肉横飞。紧接着太平军伏兵四起,清军措手不及,正想后退,又被太平军在上游决堤放水断了退路。清军四面被围,进退不得。太平军奋勇杀过来,刀劈矛戳,清兵死伤惨重,尸骸狼藉,几百具尸体把洲坑都填满了。
太平军在牛棑岭和屈甲洲连战皆捷,粉碎了敌人的围剿。清军损兵折将,锐气大挫,向荣无计可施。只好转攻为守,集中兵力坚守东路,防止太平军东进,并利用刚刚叛离太平军投降清军的“大头羊”张钊所部的天地会武装封锁浔江,堵死太平军由水路北上的通道。
太平军方面虽然在江口接连打了胜仗,但是由于张钊叛离这一突然变故,原先计划利用天地会起义军的船只沿浔江北上攻取桂平、武宣、柳州的战略意图没能实现。加上人马聚集局处一隅,军需给养不继食粮,弹药发生了困难,于是在三月八日全军秘密撤离江口,甩掉敌人的主力,由新圩入紫荆山,过东乡,西进武宣,改由陆路北上欲攻取桂林。
太平军另一次试图攻取桂平城,是在1851年夏由象州、武宣突然东撤回师紫荆、金田的时候,其时太平军除留下主力部队据守紫荆山之外,同时派出由韦昌辉率领的先遣部队取道安众,计划趁清军主力还来不及从武宣赶到之前,抢先渡过思盘河,直趋桂平,攻占浔州府城,争取战略主动。
太平军抢渡思盘河之役,民国《桂平县志·纪事下编》有记载:“六月十一日,洪军二千人由思盘抢渡,为团练击退。复由盘龙河偷渡,桂平知县李孟群令守备李进荣堵截下游,亲率练兵八百驰赴盘龙水口。韦政手执白扇,各头目执黄旗呐喊而来。孟群督壮丁连施巨炮毙洪军四十余。明日洪军又欲偷渡,向荣督把总刘正林抵击,会左江道杨彤如,知府张其翰添派壮勇。十三日洪军二千余在田坡排列旗炮,分伏竹林。官兵四路夹攻,洪军退窜上蒌村”。
旧志书的记载过于简略,事实上,太平军抢渡思盘之战的过程要复杂得多。7月8日这天,韦昌辉率领的二千多先锋队战士在向浔州府城挺进途中,在思盘渡口与对岸数百团勇遭遇,双方隔岸展开枪战。太平军数百人下河泅渡,被打死打伤数十人,只好暂时中止。太平军集中火力,经过激烈战斗,才将练勇击退。但这时天色已晚,思盘河水面宽阔,太平军经过一天战斗已疲劳至极,已无泅渡能力,只好另作打算。
思盘渡口是金田通往桂平的必经之地。清方地方官府得知太平军抢渡思盘河的消息,震惊异常,立刻调兵遣将,加强了思盘河沿岸的防务。第二天,太平军第二次组织力量抢渡。几经战斗,仍然未能成功,是日午后,太平军突然改变计划,一边留少数兵力在渡口与对岸练勇对阵,一边将主力转移到上游盘龙河水口附近的鲫鱼埗,由韦昌辉亲自指挥偷渡。不料桂平知县李孟群率领八百多名练勇同时赶到,在对岸向正在泅渡的太平军战士连施巨炮,太平军四十多人中弹牺牲,偷渡只好暂时作罢。
第三天,太平军再次在鲫鱼埗偷渡,又被清军发觉,双方展开激烈枪战。太平军越战越勇,眼看偷渡即将得手。正值清军按察使杨彤如,知府张其翰增派的援军赶到,严密封锁了河岸,太平军被迫放弃偷渡计划,撤出战斗。
就这样,太平军攻占桂平城沿江北上的计划最终没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