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 太平天国爆发前的社会问题,参见冯尔康:《述道光朝社会问题》,《南开史学》1991年第1期,第1—32页;太平天国的特点,参见罗尔纲、简又文、王庆成、宫崎市定等学者的论著。新近的讨论,参见薛刚:《山川分布、区域性集体暴力与军事动员——从地理时间理解近代中国的战争与历史格局》,《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21年第3期;关于萧朝贵的新近研究,参见刘晨:《萧朝贵与太平天国早期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海外研究太平天国的新趋向,See Xiaowei Zheng(郑小威),“The Literary Turn:An Introduction of the Special Issue on Ways of Writing the Taiping Civil War,”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vol. 13, no. 2 (August 2018), pp.167-172.
2. 比如,钦差大臣李星沅与广西巡抚周天爵两帅不和,周天爵与大将向荣文武不和,向荣与乌兰泰两将不和,统帅赛尚阿与大将向荣帅将不和,赛尚阿与广西巡抚邹鸣鹤两帅不和,两广总督徐广缙与广西巡抚不和,等等。李星沅、周天爵、赛尚阿、徐广缙都有不少乖张的举措。当日从广西前线产生的许多资料都反映了这样的情况,后来的研究也有很多说明。比如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7册《向荣奏稿》“卷前题记”第3—4页、第8册《乌兰泰函牍》“后记”第725页;简又文:《太平天国全史》,香港:简氏猛进书屋,1962年,第283—289页;戴逸:《中国近代史稿》,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159—164页;王庆成:《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25—126页;龙盛运:《湘军史稿》,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45—47页;茅家琦主编:《太平天国通史》上册,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242—249页;罗尔纲:《太平天国史丛考丙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第514—526页;何汉威:《读李星沅日记:兼论李星沅其人》,《严耕望先生纪念论文集》,台北:稻乡出版社,1998年,第346—350页;欧阳跃峰:《夏燮〈粤氛纪事〉的史料价值》,夏燮:《粤氛纪事》附录,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404—407页。
3. 杨国桢:《林则徐传》,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596—599页;茅海建:《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第37—49页。
4. 因为咸丰皇帝罢黜穆彰阿、耆英的朱谕中提及穆彰阿屡次阻挠林则徐的起用,所以朝内斗争和对外政策、广西问题的相关性是非常明显的,既有研究业已论及,但没有进一步检讨广西前线的选帅用人和镇压策略。参见杨国桢:《林则徐传》,第584—592、596—599页;詹姆斯·M.波拉切克:《清朝内争与鸦片战争》,李雯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第176—185页。值得注意的是,夏春涛已扼要指出太平天国战事初期清方官场的问题:“因循玩忽之风盛行,空话大话假话充斥”,“文武百官缺乏血性与自信,仓皇失措畏缩不前”,“官员队伍严重老化,且内部摩擦不断”,并将官场风气与战局联系起来观察。夏春涛:《咸丰朝官场乱象与社会危机:以太平天国初期战事为主线的考察》,《安徽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
5. 萧一山:《清代通史》第5册,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年,第1675—1676页。
6. 茅家琦主编:《太平天国通史》上册,崔之清执笔,第3章。当时清方前线干将江忠源认为太平天国起事两年,“非贼众而我寡,贼强而我弱也。其弊在兵不用命,将不知兵,兵与将不相习,将与将又各不相下,遂至溃烂不可收拾”,主要从清方自身的失误上做检讨。江忠源:《答刘霞仙书》,咸丰二年,朱汉民、丁平一主编,梁小进、龚抗云点校:《湘军》第6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333页。清末汪荣宝也持类似见解。汪荣宝:《本朝史讲义》,刘开军编校:《京师大学堂历史讲义合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第310页。
7. 1858年,普鲁士威廉亲王继位,任摄政王,随即改变前任腓特烈·威廉国王的外交政策。英国历史学家泰勒(A. J. P. Taylor)评论道:“一位储君的脾气总是要反对当今君王的政策的”。泰勒:《争夺欧洲霸权的斗争》,沈苏儒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21年,第153页。雍正皇帝即位后矫正康熙皇帝的举措,乾隆皇帝上台后矫正雍正皇帝的举措,也为人熟知。戴逸:《乾隆初政和“宽严相济”的统治方针》,《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6年第1期;冯尔康:《乾隆初政与乾隆帝性格》,《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8. 朱维铮:《重读近代史》,上海:中西书局,2017年,第351—352页;茅海建:《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第39页;张晓川:《遵循历史本身的脉络与节奏——对于中国近代史课程的一些思考》,《历史教学问题》2021年第5期。
9. 曾纪泽在《中国先睡后醒论》中说:“大抵欧洲皆以道光末年为中国危险之时,苟易新君新政,略有缺失,即恐灾害并至,纵使幸而无事,终多变故之迭生。”黃濬:《花随人圣庵摭忆》上册,李吉奎整理,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273页。
10. 王先谦:《东华续录》(咸丰朝)卷1,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丁未;季芝昌:《丹魁堂自订年谱》,收入张剑、郑园整理:《晚清军机大臣日记五种》下册,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第934页。
11. 张剑整理:《翁心存日记》第2册,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781页。
12.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嘉庆道光两朝上谕档》第55册,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42、144页。
13. 王庆云:《荆花馆日记》上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近代史资料》编译室点校,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167页。阎敬铭称丁彦俦(甪垞)“豪杰士也,惜未用而死”。翁同龢:《翁同龢日记》第5卷,翁万戈编、翁以钧校订,上海:中西书局,2012年,第2162页。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嘉庆道光两朝上谕档》第55册,第127页。
14. 此外,穆彰阿还保了江苏按察使联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嘉庆道光两朝上谕档》第55册,第241页。
15. 杨国桢:《林则徐传》,第597页。詹姆斯·M.波拉切克:《清朝内争与鸦片战争》,第182—183页。
16. 樊昕整理:《赵烈文日记》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2020年,第1505页。
17. 王庆云:《荆花馆日记》上册,第166页。
18.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嘉庆道光两朝上谕档》第55册,第145页。
19. 张剑整理:《翁心存日记》第2册,第796页。
20. 王庆云:《荆花馆日记》上册,第165页。
21. 祁寯藻集编委会编:《祁寯藻集》第1册,太原:三晋出版社,2011年,第402、403页。
22. 王庆云:《荆花馆日记》上册,第172页。
23. 王庆云:《荆花馆日记》上册,第172页。
24. 王庆云:《荆花馆日记》上册,第173页。许祥光是广东进士,此前在广州带头反对英国人入城。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二次鸦片战争》第1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第470页。王庆云关于洋人的许多信息都来自于他。
25. 王庆云:《荆花馆日记》上册,第173页。
26. 王庆云:《荆花馆日记》上册,第174页。
27. 广东入城问题,参见魏斐德:《大门口的陌生人:1839—1861年间华南的社会动乱》,王小荷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99—103页;茅海建:《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战争军事与外交》,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第99—128页。
28. 中华书局编辑部整理:《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1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20页。
29. 中华书局编辑部整理:《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1册,第21页。
30. 王庆云:《荆花馆日记》上册,第174页。
31. 王庆云:《荆花馆日记》上册,第181、185、186、187页。
32. 王庆云:《荆花馆日记》上册,第175页“犹以为不足恃”之“犹”字,系据日记稿本校正。
33. 王庆云:《荆花馆日记》上册,第174页;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嘉庆道光两朝上谕档》第55册,第386、415页。
34.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着将薛执中定为斩监候涉案大臣分别处分事上谕》,道光三十年七月二十六日,赵增越编选:《道光三十年道士薛执中在京“编造妖言”案档案》,《历史档案》2017年第1期。据说文庆“亦穆党,赞成大功”。聊备一说。黃濬:《花随人圣庵摭忆》上册,第199页。
35. 王先谦:《东华续录》(咸丰朝)卷3,道光三十年五月初三日甲午。有人参刘韵珂,奉旨福建布政使庆裕、福建学政黄赞汤密查。
36. 季芝昌:《感遇录》,收入张剑、郑园整理:《晚清军机大臣日记五种》上册,第454—455页。季芝昌为曾国藩的会试房师。道光二十七年(1847),曾国藩代季芝昌为穆彰阿的诗集写序,极尽恭维之能事。曾国藩后来为季芝昌撰写墓志铭,对杜受田等人颇有暗讽。他说:“当公在闽引疾,方怪宏才若彼,重任如此,何遽谦让勇退!及归田数载,而忧国乃更甚于当官之时。而当世之自以为能负荷非常者,覆辙相属,乃不忍闻。”《云桨山人诗序(代季师作)》《闽浙总督季公墓志铭》,《曾国藩全集》第14册,长沙:岳麓书社,2012年,第185—187、331—332页。
37.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嘉庆道光两朝上谕档》第55册,第482—484页。
38. 林则徐自九月二十八日接奉钦差大臣赴广西剿匪的上谕后,于十月初二日力疾登程,然不幸于十月十九日病故途中。福建巡抚徐继畬于十月二十五日奏报此情,十一月十二日咸丰皇帝据此重新部署。《徐继畬奏报钦差大臣林则徐赴粤途中病逝情形折》,道光三十年十月二十五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1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第88—89页。
39. 对于这一具有讽刺意味的事情,茅海建(《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第47页)评论道:“反是穆彰阿言中了。”
40. 王庆云:《荆花馆日记》上册,第204页。
41. 《清史稿·李星沅等传》第39册,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第11759页。
42. 张剑整理:《翁心存日记》第2册,第814页。
43. 王庆云:《荆花馆日记》上册,第186页。
44. 王庆云:《荆花馆日记》上册,第192页。“寄语台端”之“寄”字,据日记稿本添。
45. 杨国桢:《林则徐传》,第588—592页。
46. 王庆云:《荆花馆日记》上册,第188、192—193页。
47. 王庆云:《荆花馆日记》上册,第186页。
48. 王庆云:《荆花馆日记》上册,第187页。
49. 《寄谕徐广缙迅赴广西会同郑祖琛等合力剿办》,道光三十年八月初八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1册,第20页。
50. 《徐广缙奏报出省堵剿日期并请特简大员专驻督办折》,道光三十年八月十四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1册,第25—26页。八月二十四日,王庆云称:“余意徐制军(徐广缙)非畏葸者,如平乐有警报到东,早应带兵赴援,岂俟寄信而后行耶。”实在有些乐观。王庆云:《荆花馆日记》上册,第188页。
51. 《徐广缙奏报广西每多不靖抚臣不能和衷协力等情片》,道光三十年八月十四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1册,第26—27页。
52. 《寄谕徐广缙等和衷商榷通盘筹画严饬所属合力兜擒》,道光三十年九月初七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1册,第42页。
53. 祁寯藻集编委会编:《祁寯藻集》第1册,第406页。
54. 《袁甲三奏参郑祖琛酿乱欺饰请严核功罪以肃军政折》《寄谕徐广缙着查核郑祖琛及闵正凤欺罔畏葸等情据实奏参》,均道光三十年九月初八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1册,第45—47页。
55. 张穆:《与徐仲升制军书》,道光二十九年,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二次鸦片战争》第1册,第320页。
56. 《罗惇衍请简大员专剿粤西土匪由》,道光三十年九月十三日,录副奏折03-2996-04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57. 《徐广缙奏复遵查郑祖琛酿乱欺饰等情折》,道光三十年十月初二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1册,第67—68页。
58. 《劳崇光奏报接护抚篆日期及筹办剿捕情形折》,道光三十年十一月十七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1册,第107—108页。
59. 《郑祖琛等奏报捕获钟亚春等并进剿金田等处情形折》,道光三十年十一月初五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1册,第97页。
60. 崔岷:《广西“匪患”与金田起事——基于清方军事部署的考察》,《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第90页。
61. 茅家琦主编:《太平天国通史》上册,第219—220页。此部分由崔之清执笔。
62. 崔岷:《广西“匪患”与金田起事——基于清方军事部署的考察》,第90页。
63. 《劳崇光奏报接护抚篆日期及筹办剿捕情形折》,道光三十年十一月十七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1册,第108页。
64. 张剑整理:《翁心存日记》第2册,第799页。
65. 袁英光、童浩整理:《李星沅日记》上册、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458、771、775、782页。
66. 李星沅卒于广西军中,虽经予谥,但咸丰皇帝对他甚为不满。曾国藩说:“李石梧身后,恩典甚厚。乃七月末翰林院撰祭文、碑文进呈,朱批竟加严饬。谓其夸奖过当,词藻太多,且贬其调度乖方,功过难掩,历任封疆,尤不足称云云。”(《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咸丰元年八月十三日,《曾国藩全集》第20册,第196页)同样误事的周天爵则安然无恙,全身而退。
67. 中华书局编辑部整理:《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1册,第42—45、61—62、67—70、72页。
68. 周天爵奏论中英关系及海防时说:“英夷之和不可恃……宜先讲求克敌之炮……惟于海崖避风之地、巨艘下碇之所,先为石炮,其内膛如火筒状,用石灰涂泥光华,容药千斤。此炮一燃,不恃炮子所中,而恃炮风所吹,凡舟大小,无不掀翻者。现澳门大西洋有赤铜炮一尊,用铜三十万斤,其炮初成试之,海水分裂见底。……夫一炮而英夷畏之,肝胆俱裂,奈何不处处仿效为之。变而为石为土为木,其烈比此愈甚,而逆夷之船坚炮猛,无能为矣。”(中华书局编辑部整理:《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1册,第43—44页)。倘若此语出自普通士人也罢,但出自一个曾任湖广总督和漕运总督的大员之口,则匪夷所思。倘若1840年鸦片战争时如此传言,自然情有可原,但1850年仍是如此见解,说明周天爵识见太陋。
69.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嘉庆道光两朝上谕档》第55册,第203页。
70.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嘉庆道光两朝上谕档》第55册,第481、496—497页。
71. 王庆云:《荆花馆日记》上册,第205页。
72. 周天爵:《致周二南书》,咸丰元年,罗尔纲、王庆成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太平天国》第8册,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16页。当日批评周天爵的也不少。王家璧:《出自敌对营垒的太平天国资料——曾国藩幕僚鄂城王家璧文稿辑录》,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47页;方宗诚:《柏堂师友言行记》卷3,北京:京华印书局,1926年,第5页。
73. 《向荣奏报剿匪管见并请饬琦善赴粤西会同商办剿抚事》,道光三十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录副奏折03-2973-05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74. 《寄谕向荣所请饬琦善赴广西会剿着不准行务与李星沅等协力剿捕》,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十四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1册,第128页。
75. “两湖战场的一败涂地,使咸丰帝的目光不再注视那些位尊名高的重臣,开始寻找那些有实战经验和统兵能力的战将。”此前受压制和惩处的向荣、琦善,分别被授为钦差大臣。茅海建:《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第73页。
76. 王庆云:《荆花馆日记》上册,第204页。
77. 裕泰对向荣之子向继雄在镇压李沅发起义中的表现也颇赞赏,特予保荐。《裕泰奏为湖南提督向荣之子向继雄才具尚堪造就请量予鼓励或送部引见事》,道光三十年六月初七日,朱批奏片04-01-12-0475-025,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78. 杜受田在咸丰元年二月初八日的上奏中称:“向来粤西凡遇抢劫重案,贼首大半粤东匪徒”。道光三十年七月间修仁、荔浦县城失守,即广东英德、清远一带会匪窜扰至此所致,南宁匪首张家祥也是从广东来的。《杜受田奏陈两广起事情形并剿捕方略单》,咸丰元年二月初八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1册,第206页;夏燮:《粤氛纪事》,欧阳跃峰点校,第2—5页;宫崎市定:《关于太平天国的性质》,《宫崎市定亚洲史论考》下册,张学锋、马云超等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第1277—1280页;魏斐德:《大门口的陌生人:1839—1861年间华南的社会动乱》,王小荷译,第142—144页。
79. 徐广缙:《思补斋自订年谱》,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二次鸦片战争》第1册,第156—157页;郭廷以:《太平天国史事日志》上册,上海书店影印本,1986年,第68—69页;S. Y. Teng(邓嗣禹), The Taiping Rebellion and the Western Powers:A Comprehensive Survey, Taipei:Yee Wen Publishing Co. Ltd., 1977, p.57.
80. 半窝居士的《粤寇起事纪实》则为郑祖琛辩白,归罪于徐广缙见死不救,称广西盗匪多来自广东,但广东和广西有矛盾,而广东急于切割,不出力援助。参见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1册,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第10—12页。关于广东与广西不和,参见黄宇和:《两广总督叶名琛》,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45—46页。
81. 《罗惇衍奏陈广东会众横行请严饬速剿片》,道光三十年九月十三日,《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1册,第49-50页。
82. 《上某公书》,道光三十年;《上梅伯言先生书》,咸丰四年,吕斌编著:《龙启瑞诗文集校笺》,长沙:岳麓书社,2008年,第424、491—492页。
83. 王庆云:《荆花馆日记》上册,第205页。金安清(《水窗春呓》,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第31—32页)也称:“粤西之坏,如林文忠道卒,即以徐督往,而以叶摄督篆,则羊城洋务,不致无人;而以本省总督亲往,上下一气,调兵调饷,一无阻挠,虽徐才不必过人,而视客官孤寄,动辄掣肘胜矣。”
84. 曾国藩湘军的例子即是。此外,侍郎廉兆纶奏请“责成督抚办贼,略曰:‘今于督抚外另设统兵大员,其本省督抚虽有会剿之名,其实专为筹饷之事。统兵者往往以呼应不灵,饷糈不给,渐至迁延;而督抚又往往以事权不一,供亿不赀,各生意见。及至城池失守,统兵者无地方之责,或邀宽大之恩,而并未带兵之督抚,转受其咎。名实不符,事多掣肘,贼氛之炽,职此之由’。”《清史稿·廉兆纶传》第40册,第12189页。
85. 王庆云:《荆花馆日记》上册,第205页。
86. 王先谦:《东华续录》(咸丰朝)卷6,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一日戊午。
87. 《李星沅奏报勇练及张家祥情况并密陈通筹剿办对策片》,道光三十年十二月二十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1册,第136页。
88. 《劳辛陔中丞》,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十六、二十一、二十二日,李星沅:《李星沅集》第2册,王继平校点,长沙:岳麓书社,2013年,第1132、1137、1138页。
89. 袁昶:《袁昶日记》下册,孙之梅整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8年,第1170页。
90. 《杜受田奏陈两广起事情形并剿捕方略单》,咸丰元年二月初八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1册,第206—212页。
91. 《寄谕李星沅等着按杜受田单内所陈详加采择认真妥办》,咸丰元年二月初八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1册,第212—213页。
92. 王先谦:《东华续录》(咸丰朝)卷7,咸丰元年正月二十二日己酉。
93. 茅海建:《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第62、66页。
94. 咸丰宠信赛尚阿及任用赛尚阿出任统帅的失误,参见谢兴尧:《论洪大全、赛尚阿、丁守存》,北京太平天国历史研究会编:《太平天国学刊》第1辑,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248—255页。严正基私下称赛尚阿“之不知兵、不善将将,由于喜谀恶直(纳贿者有之,不晓事者有之,必善事左右者方能永不□□。揆帅两袖清风,始终如一),左右乏贤,胸无主宰,又鲜劻勷,是以不能成功。朝廷以其供职清慎,素著贤声,倾心委任,尚冀收效桑榆。”《严正基来函》,咸丰二年七月二十四日,杜春和、耿来金编:《胡林翼未刊往来函稿》,长沙:岳麓书社,1989年,第342页。
95. 关于咸丰和道光的不同,杨国强的看法也对我们有所启发:“咸丰帝君临天下的时候还不足19岁,同他父亲相比,十年前的中英之战以及发生在那个过程里的议剿、议抚、议款全都在他个人阅历之知的范围之外。他没有承当过战败的压力,所以他精神上的夷夏之见更完整,也更本色、更固执。”杨国强:《衰世与西法:晚清中国的旧邦新命和社会脱榫》,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第22—25页。
96. 鲁一同:《诰授光禄大夫太子太保衔头品顶戴致仕光禄寺卿汤文端公神道碑》,缪荃孙编、王兴康等整理:《续碑传集》第1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94页。
97. 《清史稿·杜受田传》第38册,第11674、11684页。
98. 尽管嘉庆四年(1899)正月乾隆皇帝去世后,嘉庆皇帝才真正掌权,但民间未必清楚此中内情。而乾隆六十年公开宣布禅位及次年嘉庆即位改元,在民间看来,就是一个新旧交替和皇帝初政的到来。
99. 《翁同龢日记》《李鸿章全集》和《文廷式集》均有相关记载,已另文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