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将推出“笔下妙意 壁上丹青——陈崇光与太平天国壁画”展,聚焦陈崇光这一普通小人物,换一种视角重新认识太平天国画家们为重塑中国古老辉煌的壁画艺术而做出的重要贡献。
展览讲述了陈崇光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底层画匠,成长为扬州、上海一带颇有名气的画家的故事。陈崇光作品以写意为主,经学者研究认为,现存南京堂子街、如意里等处太平天国壁画,类似陈崇光的绘画风格。
展览策展人曾蓓介绍,每个生动具体的人都是一部活的历史,展览以小人物的故事线反映时代特色,“我们是想通过一个讲故事的形式,所以选取了太平天国壁画画家一位陈崇光,以他的一个艺术成长的故事来讲太平天国壁画的发展,也通过他从一个很底层的画匠,成长为在晚清时期比较著名和有影响力的一个山水画家的故事,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的延续和传承。”
壁画艺术在中国历史悠久,在隋唐到达了鼎盛时期,随着宋朝时江南比一带盛行卷轴画,壁画艺术渐渐衰落。到了太平天国时期,壁画艺术再次“回温”,与江南卷轴画形式相结合,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太平天国壁画多以自然山水、花鸟瑞兽等美好景物为主题,具有广泛的通俗性和群众基础,后期也有表现军事斗争题材、生产劳作、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内容的壁画。
曾蓓说,展览中有一幅壁画叫《江防望楼图》,被傅抱石先生称为太平天国时期写实主义的一个力作,“它画面上有一些民用的商船,远处的是一些军事防御作用的船只,在江面上巡弋,从画面上可以体现当时比较紧张的军事防御的感觉。”
展览分“初至天京”“画艺锐进”“画名渐隆”三个部分,精心撷取了30余幅陈崇光、虞蟾及国画大师黄宾虹等人的画作,以及一系列太平天国壁画、年画、缂丝等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