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太平天国金田起义,人们就会联想到太平军中那一队队英姿飒爽、矫健善战的女兵,以及十万女兵的首领、叱咤风云的女将洪宣娇。她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
扑朔迷离的身世
关于洪宣娇的姓氏、里居和身世,一百多年来众说纷纭,争议颇多,莫衷一是。有人说她是广东花县人,而且是洪秀全的胞妹,也有人说她是广西桂平人,与洪秀全仅仅是异性兄妹的关系;有人说她是汉族姑娘,也有人说她是瑶家女儿。近年经广西史学界特别是著名太平天国史学者、广西师范大学钟文典教授的反复调查和考证,终于拨开迷雾,让人们看到了这位传奇女子的庐山真面目。
洪宣娇,祖籍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汉族客家人。清乾隆年间,其曾祖父在广东无法生活,被迫外出谋生,沿着西江岸边的小路逶迤而上,一路上乞讨或替人做工,辗转流落到广西桂平宣二里(今金田镇)。几年之后,翻山越岭进入位于桂平、武宣、象州三县交界处的紫荆山区,在平隘山下的新村定居下来,以耕山烧炭为生,繁衍后代。洪宣娇原来姓黄,据说宣娇与杨秀清认为兄妹,故改姓杨。
另一位太平天国史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王庆成,与钟文典教授持相同看法。他在他所编注的、1986年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天父天兄圣旨》一书中写道: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初二日“天父天兄”借杨秀清之口说:“秀全,你要教导宣娇。”《天兄圣旨》中也有这样的记载:“天王在萧玉胜(即萧朝贵父亲)家,常教杨宣娇读天父诗:或字眼不变,天兄基督下降,教二人读焉。”太平天国官方文献证实,“宣娇”即杨宣娇,早已住在萧家,是萧朝贵的妻子,她就是后来的洪宣娇。
1846年,冯云山由金田进入紫荆山区,在大冲村曾家书房当塾师,秘密组织拜上帝会进行反清革命活动。杨宣娇受丈夫的影响,很快成为拜上帝会的头一个女性成员。
机敏过人脱颖而出
杨宣娇出身贫寒,又生长于穷乡僻壤,但却是一个敢说敢干、机敏过人的女子,对拜上帝会的事业更是十分热心,加以又是萧朝贵的妻子,因此不久之后,便在会众中享有颇高的威望。1847年秋,当洪秀全从广东来到桂平紫荆出现在拜上帝会会众面前时,杨宣娇又巧妙地“应时说梦”,宣称自己早在十年前(即与洪秀全梦中升天差不多同一时间)便已“灵魂升天”,面见上帝,亲聆天父皇上帝的教诲,要求“人人皆须真心顺从”洪秀全的领导。这一做法对于进一步树立洪秀全的威望,巩固和发展拜上帝会组织,以及巩固杨宣娇本人在拜上帝会中的地位,都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因此不久之后,杨宣娇便成为姐妹们学习的榜样,洪秀全号召拜上帝会广大会众“男学冯云山,女学杨宣娇”。随后,洪秀全还与杨宣娇兄妹相称,并且为她改名为“洪宣娇”。
金田起义后四年也就是公元1854年,香港出版了由洪秀全的族弟、后为总理太平天国朝政的干王洪仁玕提供材料,由瑞典人韩山文执笔写成的《太平天国起义记》一书,书中记述了这件事:“紫荆山拜上帝教之教徒未久即有逾两千之多,其数且日增,其中有卢某、卢六、曾亚顺、石达开、杨秀清、萧朝贵等等。萧朝贵其妻杨宣娇(yangyun-kiau),自言在丁酉年(1837年,道光十七年)间,彼曾患大病,卧床如死去,其灵魂升天,即闻一老人对其言曰:‘十年以后,将有一人来自东方,教汝如何拜上帝,汝当真心顺从。’彼在女教徒中至为著名。当时各教友有成语云:‘男学冯云山,女学杨宣娇’。”
洪宣娇之机敏过人,以及她在拜上帝会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太平军中的女营首领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农民战争史上的一个高峰,其酝酿时间之长、准备之充分,世所罕见。早在金田起义前的1850年夏天,洪秀全便发布“团营”令,命令各地会众集中金田,建立太平军,并且进行了严格的军事训练。1851年1月11日太平天国金田起义,洪秀全颁布太平军纪律“五项条令”,其中一条是“别男行女行”,实行男女分营,女营首领便是洪宣娇。据史料记载,起义初期由于物资极端匮乏,太平军女兵的装束与男兵相似,“当腰横长刀,窄袖短衣服,骑马能怒驰,黄巾赤其足”。(见金和《秋哺吟馆诗钞》卷二《椒雨集痛定篇二日》)。经过严格的训练,这支女兵队伍学会了杀敌本领,她们平时主要从事缝制军衣、挑米、侦探和照顾老人小孩等后勤支前工作;一旦需要,她们还能拿起武器与男兵并肩作战,英勇杀敌。因此连曾经参加镇压太平天国的清朝官吏张德坚也为之惊呼,说太平军女兵“勇健过于男子,临阵皆持械接仗”。(见《太平天国》第三册,张德坚《贼情汇纂》卷三第319页)。
洪宣娇爱护众女兵,对待她们如同亲姐妹,因此受到了女兵们的普遍爱戴。直至今天,在桂平、武宣两市县交界的金田、紫荆、东乡一带,还流传着许多赞颂洪宣娇的歌谣。
天字旗号当空飘,天国出了女英豪。
你要问她姓和名,天王妹妹洪宣娇。
天国女将洪宣娇,她带女兵胜结交。
姐妹有病她喂药,辫绳断了她帮綯。
桃树花开花结桃,人人爱跟洪宣娇。
一年三百六十日,歌声不断乐陶陶。
在激烈的革命斗争中,洪宣娇逐步增长了才干。她除了管理女营,还辅佐洪秀全、冯云山、杨秀清等太平天国领导人,运筹帷幄,协调各方。据著名学者阿英在《中国妇女》1956年9月号《洪宣娇》一文中说,金田起义前后,洪宣娇曾“赞助帷幄,侦察官史,出面劝募资财,人多乐从”。
牛排岭首立战功
金田起义之后不久,太平军与清兵在桂平县宣一里江口牛排岭打了一场恶仗。在这场战斗中,洪宣娇和她领导的女兵大显身手,歼灭了大批清兵。
起义后的第三天,即公元1851年1月13日,太平军挥师东出江口,以牛排岭竹林深处的石头脚村陈家大宅为大本营。清廷派广西提督向荣将兵10000余来攻,扎营于牛排岭以东的平南县鱼鳞塘、佛子口,但慑于太平军的威力,多日不敢妄动。2月18日,太平军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接连派出几队人马到敌营挑战,同时挑选精壮2000余人,分为几路,埋伏于竹林及低洼处,其中有精悍女兵一队。清军受到挑战派出人马反扑,太平军佯败,向荣亲率大队人马在后尾追,太平军退入竹林深处,向荣领兵穷追不舍。突然一声炮响,太平军在竹林中挥戈杀出,清军猝不及防,顿时乱成一团,急忙后撤。不料低洼处又冲出一队女兵,手舞大刀长矛,杀向清军。是役清军伤亡数百人,守备王崇山等12名军官丧命。
清光绪版《浔州府志》扼要地记述了这场战斗:“十八日战于牛排岭,我师(指清军)败退,……贼(指太平军)益骄肆。”
洪宣娇和她率领的女兵们在这场战斗中英勇奋战,首立战功。至今在桂平江口、金田一带流传下来一首民歌:
妇女去跟洪宣娇,会打火枪会耍刀。
牛排岭前大摆阵,杀得清兵跌断腰。
关于洪宣娇的骁勇善战,真可谓是史不绝书。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出版发行咀雪庐主人所著《祖国妇女伟人传》中专门为洪宣娇立传,书中写道:
“洪宣娇者,(太平)军中称萧王娘、天王妹,西王萧朝贵妃也。年不满三十,艳绝一世,骁勇异常,从女兵数百名,善战,所向有功。萧王妃及女兵皆广西产,深奉秀全教,每先拜上帝。淡妆出阵,挥双刀,锋凛凛若皓雪。乘绛马,鞍腰笼氍毹。长身白皙,衣裙间青皓色。临风扬素腕,指挥女军,衫佩声影杂沓,望之以为天人。女军皆锦旗银盾。战酣,萧王娘解衣纵马,出入满清军。内服裹杏黄绸,刀术妙速,衣色隐幻,一军骇目。”
太平军北上进军湖南长沙,西王萧朝贵中弹身亡,洪宣娇悲痛万分,发誓要为丈夫报仇。太平军攻打江苏镇江城时,她自动请缨,率千名女兵打头阵。兵临城下,洪宣娇举起手中火药枪,指着城上一个戴顶子的清军指挥官对众人说:“你们看我先取那狗官的命!”枪声过处,城上清军指挥官应声倒地。守城清军骇然四散。洪宣娇又从坐骑上一跃而起,登上城垣,众女兵随后奋勇攀登城墙。清军丢下枪械、旗帜,纷纷逃命。自经此役,宣娇更是威名远扬。
生性刚强 屡受杖责
洪宣娇是个生性刚强的女子。由于她的这种性格,加以太平天国早期曾经掀起过一场轰轰烈烈的妇女解放运动,她和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又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故而使她更加无所顾忌,遇事敢于直抒己见。其结果,自然招致宣称反对封建礼教却又未能同封建礼教彻底决裂的太平天国领导人的极端不满。
据太平天国1857年刊刻的《天父诗》一书记载:早在1850年夏拜上帝会“团营”金田前夕,杨秀清以“天父下凡附身传言”的形式,严厉责罚洪宣娇。先是严厉“教导”(警告)她。
“天父在平在(隘)山教导先(宣)娇姑:天父开言清口讲,发令易飞木儿房;先说天花娇为贵,因何无仅逞高张?”诗中的“无仅”,应是“无准”,意即无准则,目无尊卑长幼,“无仅逞高张”,妄自逞能干,这就是杨秀清之所以要教训洪宣娇的原因。
从“天父诗”的内容看,洪宣娇自逞能干的具体表现是“不遵天令乱言题”,以至于损害了太平天国领导人的尊严与权威。另一首“天父诗”是这样说的:“天父发令为一女,不遵天令乱言题;若是不遵天命者,任从全清贵杖尔。”
大概是洪宣娇不知避忌,“不遵天令乱言题”,说了一些与洪秀全、杨秀清意见相左的话,于是在她和太平天国领导人之间发生了一场非同小可的冲突,杨秀清便摆出“天父下凡”的架势,利用“天父”至高无上的权威,把宣娇姑狠狠地责打了一顿。并且声言今后“若是不遵天命者,任从(秀)全、(秀)清、(朝)贵杖尔!”
从诗的语气看,杨秀清假天父名义杖责洪宣娇的时候,洪秀全、萧朝贵二人是在场的。
然而洪宣娇是个性格倔强的女子,一次两次杖责并不能使她屈服。于是,杨秀清只好再次运用天父皇上帝的权威,继续对她施以严厉的责罚,企图迫使她就范。《天父诗》第110、第111首是这样写的:
“奉天诏命尽势打,乱言听者不留情。”
“乱言讲者六十起,听者亦杖六十尔,已醒即道要尔好,不醒反说天父悖。”
这两首诗,充分说明了洪宣娇当时顶撞洪秀全、杨秀清达到了何等激烈的程度,她受到责罚,而且连“听者”也要挨六十大板了。
通过这几首“天父诗”,人们可以看到一个活脱脱、富于反抗精神的女性。
谜一般的结局
洪宣娇是个敢说敢干,在拜上帝会中极具威望和影响的女性,但是在太平天国永安州(今蒙山县)封王建制萧朝贵受封为西王,她随之成为西王娘之后,太平天国官书中便再没有关于她的一星半点的记载了。只是从其他史料中得知,洪宣娇有一子,取名萧有和,1852年7月萧朝贵在攻长沙之役中中炮牺牲,有和袭世爵,称“幼西王”,颇受天王信任。太平天国后期,天王洪秀全曾诏示百官:“幼西王有令,有不遵幼西王令者合朝诛之。”(见罗尔纲《太平天国史稿》第246页)1864年天京被清军攻陷,幼西王从太平门出走,被敌人俘获,于江苏省湖熟桥镇死难。
新中国成立之后,报刊上发表了不少介绍洪宣娇生平事迹的文章,但是差不多所有的文章都以“不知所之”作为结尾。人们在深感遗憾之余,自然要问:为什么这样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奇女子,在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竟然销声匿迹、杳无踪影了呢?
这要从太平天国的逐渐封建化过程来寻找答案。
太平天国早期激烈反对封建礼教,提倡男女平等,曾经掀起过一场轰轰烈烈的妇女解放运动。洪宣娇就是这场妇女解放运动的杰出代表。但是单纯的农民战争毕竟存在着很大局限性,它可以给封建统治阶级以致命的打击,却不可能找到一个先进的社会制度来代替封建制度。因而在革命战争节节获胜,特别是在定都天京以后,太平天国领导人又被迫重新拾起早已腐朽透顶的封建礼教,作为巩固农民政权的工具。1853年年底,杨秀清在天京以“天父下凡”的形式,命令天王洪秀全:“凡份属王姑,当使其各至王府,与国宗一体安享天福,无用协理天事。”从前有功妇女,“亦准居王府安享天福”。这样一来,就把有身份地位的妇女禁锢在深院宫墙之内了;而且身份越高,与高层领导人关系越密切,所受的束缚也就越紧。无怪乎聪明能干的洪宣娇,自从当上西王娘,特别是进入天京以后就与世隔绝,默默无闻了。
如果不是由于农民政权的日渐封建化,安知洪宣娇和她的姐妹们不会干出一番更加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