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内容页

林志杰:将太平天国史研究写在大地上

时间: 2023-03-28   来源:   作者:南宁晚报
  • 作为“天国故乡人”,我国太平天国史(以下简称“太史”)研究的知名专家林志杰教授,对“太史”研究有着一种特别的情怀与追求。小时候,他站在金田村的犀牛岭上,凝望着斑驳的古迹遗址,在幼小的心灵留下了历史的深刻印记;长大后,他以一个研究者的姿态出现,除真实地记录、考证历史,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他更积极地奔走倡议,致力于打造大遗址旅游区,他的目标是要把金田起义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推介到更广阔的世界。

    1.家乡

    与生俱来的“天国故乡人”

    1959年春,林志杰出生于广西桂平县城(今桂平市区)五甲街。五甲街虽然是一条不长的骑楼街道,但在清代,它是桂平最繁华的商业街区,那里店铺林立、车马辐辏。五甲街与金田起义有着不解之缘,1844年9月,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从贵县(今贵港市)赐谷村来到桂平县城,曾经常到五甲街寻访同道者。太平天国北伐军主帅林凤祥早年也常到五甲街的“顺昌隆”铺头,并在其同村族人的帮助下,在街头巷尾做些小本买卖。

    距桂平县城20多公里的金田村,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策源地。172年前,就是在这个小山村里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农民起义,其意义和影响深远,因此,桂平被称为“天国故乡”。在上世纪中后期,太平天国运动的故事备受传诵,当时在五甲街南边的桂平县展览馆,常年开设“太平天国金田起义革命历史陈列”,而在街头北边则是“大成国王府”旧址。林志杰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自然深受熏陶和影响,因而他自称是一位地道的“天国故乡人”。

    2.命运

    研究“太史”改变生活轨迹

    1966年秋,林志杰开始读小学,而启蒙教育的第一课就是在县城中心小学的操场上。当时,学校请来一位据称是太平军后代的老人,由他给小学生讲述金田起义的故事,老人绘声绘色地描述太平军英勇作战的动人情节。因为哥哥姐姐都已经下乡插队,林志杰只上完初中,便回家陪伴在父母身边。虽然没有继续读高中,但他仍勤奋刻苦,并坚持自学。由于聪颖好学,1977年恢复高考后,他以初中生的身份参加高考,竟如愿以偿,成了“文革”后的首届大学生。

    林志杰就读的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是我国太平天国历史研究的重镇,因而在四年的大学生涯中,对他影响最深的是中国近代史课程老师、我国著名太平天国史专家钟文典教授。在钟文典老师的谆谆教诲下,林志杰得以比较全面、系统、深入地学习太平天国的历史,并由此产生对“太史”研究的浓厚兴趣,这为他毕业之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他后来的生活轨迹做了铺垫。

    1982年大学毕业后,林志杰被分配到桂平浔州高中担任历史教师,同时兼任团委书记。在工作闲暇之余,他始终坚持太平天国史的研究,特别是着重于研究太平天国时期的大成国起义史。由于刻苦钻研,他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1985年秋,在赴南宁参加高考改卷时,他获得广西民族大学历史系主任、太平天国史专家朱哲芳教授的赏识。1988年秋,林志杰调入广西民族大学工作。因为“太史”的研究,他实现了身份的转换:从中学教师变为大学教师,从县城来到首府。如今看来,这样的安排既是命运的巧合,也是人生的抉择。

    进入大学任教之后,林志杰有更多的机会跟随钟文典、朱哲芳、彭大雍、饶任坤等本地“太史”名流赴各地做田野考察,同时也在更高的平台上开展研究工作。由于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他很快就荣任广西太平天国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而为了更方便工作,1996年秋,林志杰又调至研究会的挂靠单位——广西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调入不久,他出任《学术论坛》杂志社社长、总编。虽然是在期刊编辑的岗位上,但他始终坚守“太史”研究的阵地。几年来,他利用杂志社的“职务之便”,大量刊发“太史”研究的文章,甚至还为此而开辟专栏,这在当时国内的学术期刊界可谓绝无仅有。

    2005年,林志杰再次调回广西民族大学工作。虽然担任一个学院的院长,行政事务繁忙,但他在“太史”研究和广西太史研究会工作中仍表现出色。2008年,在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换届时,他作为广西“太史”学人代表,当选该研究会副会长,至今连任三届。

    3.情怀

    长途跋涉寻访古迹遗址

    “金田起义地址”是林志杰从小就非常熟悉的地方,参加工作特别是调入广西民族大学之后,他更是经常跟随“太史”研究的专家、学者,奔赴桂平、平南、武宣、象州、蒙山、桂林、全州等地进行考察、调研,他对古迹遗址有一种特别的情怀,曾发誓要搜罗资料,整理汇编成书。

    2011年,“金田起义地址”被列入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后,贵港市启动了“金田起义地址景区保护与开发工程”。作为本地资深的专家,林志杰除对金田起义博物馆和韦昌辉故居的建设和布展给予专业指导,2019年又主持了金田起义历史遗址的普查。普查小组历时一年半,行程一万多公里,跋山涉水,深入乡村,访遍两广10多个市县(区),基本摸清了相关遗址和文物的家底,从而为保护和利用提供了依据。

    在寻访古迹遗址中,林志杰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既不墨守成规,也不迷信权威。例如,关于桂平思盘渡之战的第二渡口,文献记载其位于盘龙河出水口,但通过实地探访,他发现此渡口并不存在,其正确位置应是上游的“鲫鱼埠”。又如武宣县东乡的“冯九庙”,它是洪秀全首次题称“天王”的庙宇,专家、学者都认为是“九仙庙”,但经过调查和考证,他认为此种说法是因为没有实地调查,未弄懂太平天国的避讳笔法,故以讹传讹。金田起义遗址的普查得到了学界的赞许,2021年7月,林志杰受邀赴北京大学宣讲其调研的新成果。

    普查和调研结束后,林志杰撰写完成了《金田起义历史遗址》一书。该书50余万言,插图630余幅,图文并茂。它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的叙事方式,按照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全面、真实地介绍金田起义的遗址和文物;同时,全方位、多视角地展现金田起义中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叙述扣人心弦的历史故事。该书于2021年经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后,社会反响良好。而它的姐妹篇——30余万字的《太平天国金田起义》,林志杰也基本完成书稿,很快能付梓。

    4.追求

    倡议打造大遗址旅游区

    从事太平天国史的研究,林志杰的学术追求与众不同,他认为历史研究的目的除了还原历史真相,还应该“学以致用”。因此,学者不能只坐在书斋里,埋头于故纸堆中,更没必要无病呻吟地“发思古之幽情”。学者应勇于走向社会,融入现实生活,努力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2011年在金田起义160周年之际,林志杰策划、组织了一次高规格的历史遗址调研活动。在南京大学崔之清教授的率领下,国内10位顶尖的“太史”专家赴贵港、桂平、藤县、蒙山、桂林等地调研,并向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整合、保护与利用太平天国遗址”的建议。由于调研报告得到自治区领导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金田起义地址”很快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二期名录,金田起义博物馆亦破土动工。近年来,林志杰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如何打造“金田起义大遗址旅游区”。2022年初,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他完成了《金田起义历史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模式研究》的报告,首次提出以“遗址旅游区”的开发模式发展旅游业。之后,他又提交了《关于打造太平天国大遗址旅游区的初步构想》,提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发挥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努力打造大遗址旅游区的倡议。

    作为一名研究学者,林志杰40年如一日,始终执着于学术探索,坚持“学以致用”,他将太平天国历史的研究写在大地上。事实上,“金田起义”在他的心中早已不仅仅是研究对象,更是他毕生事业的追求。他在年轻时曾致力于记录、考证金田起义的历史,而在花甲之年仍不忘初心,他要借助重大历史事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努力打造一个历史魅力无穷、旅游特色鲜明的大旅游区。

    “天国故乡人”无数次回乡,聆听历史的鼓角争鸣;站在洪秀全振臂一呼的古营盘前,四周苍翠辽阔,林志杰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天际。

  • Copyright 2012-2020 www.ggtptg.com AII Reserved 太平天国网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桂ICP备17010733号-2
  • 地址:贵港市港北区民主路广电大厦七楼 电话:0775-4599355